张雷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在1997年设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建设基础上,于2005年增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经过10多年的建设,迈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台阶,初步形成了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构基本合理的学科体系,学科实力明显增强。尽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成长的10多年时间不长,但是,它却以教师的专业归属感明显增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共识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科支撑明确、学位点的数量及发展规模提升幅度显著、专门人才培养的力度不断加大等成绩,展现了学科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进程,是一个真抓实干、探索前行的进程。如今它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从“三大转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发展中,已经到了加强学科布局的合理性、凸显学科特色、加强学科规范发展和开放发展的紧要关头。

    一、从规模式提升转向学科合理布局

    为适应国家各项重大战略的需求、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过去的建设中较为注重规模扩张,学科体系日益丰满,主干学科方向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在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范围内,形成了所属的七个学科方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体系。这一学科体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的规律,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学科的功能性建设上明显着力不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来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必然会有一个如何在既有的学科队伍状况之下加强学科的优质建设问题,通过学科布局的合理化加强学科的功能性建设,就成为提升学科建设质量的重要问题。

    学科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优势学科、优质学科能否建成的问题。从学位点建设的布局来说,主要包括主干学科方向的设定、学科资源的配置等内容。从主干学科方向的布局来看,学科建设中对学科布局的合理性有质和量的要求。例如,按国务院学位办印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要求硕士一级学科的主干学科方向必须具备三个,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博士一级学科的主干学科方向则必须具备四个,其中三个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是规定的,第四个是自选的,但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范围内进行自选。那么,选择什么主干学科方向作为建设的内容,是要根据学位点的优势、学科队伍的状况和长远的发展来进行的。对于学科方向的这一布局,考验的是建设者对优质学科建设的把握水平。从各类资源在主干学科方向的布局来看,学科建设需要的人、财、物,教师、资金、平台等资源怎么分布,同样事关建设的质量。例如,在主干学科方向的建设中,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极为重要,根据教师自身研究和教学的专长,将教师定位在相应的主干学科方向上,科研、课题、获奖、人才培养等聚焦于相应的主干学科方向,无疑是有利于提升学科建设质量的。

    二、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

    为适应国家各项重大战略的需求、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过去的建设中较为注重学科布点的数量。到2018年,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发展到8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发展到273个。学位点数量的增多,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同时也带来许多令人堪忧的问题。例如,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学科方向的契合度、研究生培养中研究方向的确定、研究生课程“因人设课”现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核心课程,等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科建设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学科的内涵式发展实质上是一种质量发展,要求在规模与数量增长的基础上突出质量意识,提升学科建设的水平和能力。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加强学科的内涵式发展,一是要确立学科建设的基础地位,既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大基础理论的研究,也要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结合问题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实现科研创新,为学科建设质量提升奠定理论基础。二是要推进学科建设的长远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在要求凝练学科方向、整合学科资源,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服务社会、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成优势学科、优质学科。三是要依据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需求、学校的定位,以及教师的研究特色凸显学科特色,使其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在发展要求基础之上。四是要强化学科建设的平台支持,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国家级和各级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平台建设,为学科建设实现质的飞跃注入强劲动力。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明确指出,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成优势学科,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政策措施展开。“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规划,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质发展带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更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和重大问题年度主题研究,制定学科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编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年度报告》。规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工作,探索建立本硕博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人才计划,大力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军人才。推动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搭建高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研究平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类刊物建设,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交流宣传阵地,办好《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一批重点刊物,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聘职务职称的核心期刊。高校文科学报应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栏目。”②这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供了政策导向。

    三、从学科的自我发展转向开放发展为适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以及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过去的建设中,较为注重学科的自我发展速度和质量。这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增设之初是一个全新的学科有关,它在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搞清楚自己的属性,搞清楚自己与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学科之间的关系,从中探索学科的生长点,探求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同时,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具有的特殊性有关,也就是说,它在搞清楚自己的属性中,还必须搞清楚自己的特殊性,例如,科学性与政治性的关系、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还如,它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的关系等。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首先要有自我发展。只有通过自我发展,搞清楚学科的内涵、特征、研究范围、研究重点,以及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等,才能走向开放发展。

    当然,学科注重自我发展,必然会一定程度地与相关学科交流少、合作少,易于形成一个特定的学术圈子。在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下,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而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挥好引领作用。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1]“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2]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设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意义,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基础地位,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建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①由此可见,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学科必须从自我发展走向开放发展,敞开胸怀,去汲取外在的养分、利用外在的力量,在做强自身的同时引领其他学科的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9.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9.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