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丨张苗苗、刘建军:以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正确政绩观


    作者简介

    张苗苗,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在《光明日报》《教学与研究》《思想教育研究》等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参与编写7本著作,参与10余项课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项目等多项。


    刘建军,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传》《马克思主义信仰论》《追问信仰》《文明与意识形态》《思想理论教育原理新探》《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爱国主义教程》《信仰的呼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信仰问题研究》等。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多项。曾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届吴玉章奖金一等奖、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首届“国家音像制品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以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正确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年轻干部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强调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和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性,为广大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指明了努力方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理论上准确把握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和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安身立命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年轻干部接好班,最重要的是接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班。

    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以共同理想信念为纽带而结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为先进分子所接受,没有党的先驱们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传扬马克思主义真理,就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也就不可能有党的成功创立。伟大建党精神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对这一历史事实的反映和印证。党的发展壮大不是一帆风顺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而不衰,从最初五十余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九千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党和人民事业之所以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而蓬勃发展并达到今天的辉煌,是与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分不开的。

    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安身立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党员干部只有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不忘初心使命,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的、充实的人生。

    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这一重要论述深刻论述了“知”“信”“行”的关系,揭示了理想信念运行的内在机理,为我们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提供了坚实支撑。它表明,人类的信仰现象特别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一种综合性动态现象。“知”“信”“行”是其构成的基本要素和运行的关键环节。

    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实现从“知”到“信”的转化。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理性的、科学的理想信念,它的形成是以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为基础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遵循的是规律。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从“信”到“行”的转化具有关键意义。任何一种信仰,都不仅是一种内心的相信和情感,而且必然会导向实际的行动。“行”是“信”的体现,如果没有相应的“行”,“信”就无法体现出来,也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行”也是“信”的验证,我们也正是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来判断他是否具有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拿来唱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是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在常修常炼、常悟常进中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要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无论顺境逆境都坚贞不渝,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理想信念并不是天生具有的,它是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积累和升华的产物。虽然理想信念本身有其稳定性,这是它不同于其他心理意识形式的重要特点,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必然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理想信念需要自觉保持,共产党人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小心呵护、自觉维护自己的理想信念。如果不注重精神上的自我修养,对自己的理想信念疏于涵养和培育,就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动摇甚至放弃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要“常修常炼”。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人格修养,中国共产党人汲取这一传统,十分注重党性修养,特别是对坚定理想信念的修养和锻炼。这不是一时一地的修炼,而是常态化的自我修养和自我磨砺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对坚定理想信念“常修常炼”,必须投身于为人民解放而奋斗的伟大实践。共产党人的奋斗实践既是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又是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

    坚定理想信念要“常悟常进”。坚定理想信念并不是僵化盲目地坚定,而是在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中自觉地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由此指明了“常悟常进”的科学内涵。在不断精进和提升中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通过对理论的学习,通过对问题的思考,通过对信仰的践行,特别是通过由此带来的对信仰真谛的领悟,最终达到坚定理想信念的目的。

    从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中生发正确政绩观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它并不停留在抽象的理论上,而是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中不断现实化和具体化。“初心使命”就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党的初心使命又进一步具体化为“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可以说,科学理想信念与正确政绩观是一脉相承的。

    共产党人干事创业,不能坐而论道,而要一切看行动。不但要看行动的动机,还要看行动的过程,更要看行动的效果。政绩是领导工作的成果,也是检验领导工作的重要标准,没有政绩就不能算是合格的领导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有针对性的,是对一些干部中存在的错误政绩观的否定和纠正。如,有的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满足于工作中“不犯错误”“不出问题”;有的只顾解决眼前问题而不顾后果,导致“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还有的热衷于表面功夫,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对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解决了党员干部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的根本问题,对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正确的政绩观,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这种为民造福的政绩观,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根源于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根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根源于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期盼。我们的干部在谋划和推进工作时,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特别是要从党性高度来认识政绩观问题,树立和践行为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建功立业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员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首先,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形势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在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就为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谋事干事指明了方向和要求。

    其次,真抓实干,致力于干实事干好事。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一定要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善作善成,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对于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不仅要看群众眼前的需要,还要看长远影响。

    最后,善于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只有谋划科学、方法得当,才能干出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长期任务,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还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述,真正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地用来指导工作,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担负历史重任、不负人民重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