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丨齐鹏飞:善用“大思政课”:努力让思政课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202103221708533520.jpg

    3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齐鹏飞署名文章《善用“大思政课”》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人民大学有作为,敢担当!



    《人民日报》 善用“大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办好思政课、继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路径。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高度重视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建设发展。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我们要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紧密结合现实,把“大思政课”讲得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

    跟现实结合起来讲好“大思政课”,需要把办好思政课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来把握来落实,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把握来落实,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把握来落实。将亿万中国人民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作为丰富而生动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扎根广袤的中国大地,面向火热的社会实践,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思政课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

    跟现实结合起来讲好“大思政课”,既要做到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讲清楚、讲透彻。讲好“四个自信”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引导学生理解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决心和信心所在。将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作为最鲜活、最生动的教材,讲清楚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讲清楚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跟现实结合起来讲好“大思政课”,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好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创新课堂教学语言,让学生愿意听、喜欢听,进而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自觉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练好基本功,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坚持价值导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在思考感悟中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在接受结论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养、升华思想境界。善于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方式,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使思政课活起来。

    “大时代的大课堂”

    202103221709308333.jpg

    此前,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新学期第一堂“形势与政策”专题研讨课。这堂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副校长胡百精以“决胜脱贫攻坚”为主题讲授新学期第一讲“形势与政策”专题研讨课,采用了观看视频资料、专题导学、师生互动研讨交流相结合的小班研讨模式。

    特别邀请了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的著名贫困问题专家、人大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将教育扶贫文章写在怒江大地上,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的法学院副教授、云南省兰坪县副县长(挂职)宋彪来到课堂为学生导学,目前从事教育扶贫研究的博士生吴秋翔也到场作为助教为学生导学答疑。这堂"大时代的大课堂"得到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和社会各界点赞好评。

    202103221710219903.jpg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在课堂上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创造的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国为什么能够在多重考验下还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奋进道路上,人大人应该书写怎样的答案,做出怎样的贡献。

    202103221710480026.jpg

    靳诺指出,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才能实现这样彪炳史册的奇迹。人民大学在脱贫攻坚中做出的成绩,离不开一个个人大人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奉献与开拓,也体现了学校一以贯之的红色基因和使命担当。她鼓励同学们要从脱贫攻坚伟大成就中汲取精神力量,把个人的成长发展与时代发展需要相契合,抓住历史给予的重要机遇,在实现国家战略规划和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希望同学们: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做到心中有理想,肩上有担当,手上有本领;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在课程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带领同学们以视频短片的形式回顾了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并结合对同学们课前预习作业的总结点评,引导同学们在为全面小康千年梦圆而喜悦,为我国减贫成就而骄傲的同时,带着问题和思考去上这堂研讨课。

    202103221711182760.jpg

    通过系列导学和研讨互动:

    全面深化对“决胜脱贫攻坚”的认识和理解;

    深入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

    深刻感悟青年一代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 教师热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畅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3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高质量发展,始终关心思政课立德树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时,再次对办好思政课做出重要指示,提出要跟社会发展现实结合起来善用“大思政课”,“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些重要论述,为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新依循、新思路,为广大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思政课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以及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的大背景下来建设,用好亿万中国人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鲜活思政课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讲好“四个自信”的学理哲理道理,讲出新时代思政课的底气和豪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齐鹏飞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教育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十四五”开局之际召开的重要会议。回望极不平凡的2020年,展望大有可为的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用“大思政课”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就要深刻认识到,只有扎根大时代、善讲大思政,才能让思政课叫好又叫座。新时代的思政课堂,要做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既要构建全新的打开方式、立体的参与方式、多元的交流方式,让思政课既有抬头率,更有点头率,也要引进更多鲜活的时代案例,鼓励学生走向祖国大地、走向实践一线,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增信心、强干劲。新时代的思政课堂,要坚持时代范和人情味相结合,既要讲述时代大背景、社会大环境,也要善于利用感人的微观故事,让课堂既有惊涛拍岸,又有春风化雨,达到学思用相贯通、知信行相统一,真正帮助学生认识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 王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专门提出了“大思政课”概念,要求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的大背景下,更应讲好这门关键性课程。讲话字字珠玑,对思政课建设的改革创新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新时代思政课建设重在突出创新性与针对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是有生命有灵魂的,思政课只有结合现实才能鲜活起来,只有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最鲜活的素材融进课堂,创新教学方法,才能进一步打造出思政金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亿万中国人民正在书写的新时代华章,都是思政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现实资源库。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宋学勤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上思政课不能拿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上出有生命力的思政课,既是对任课教师提出的明确要求,也为上好这门课提供了具体的办法。就我们一线思政课教师而言,上出有生命力的思政课,要立足党史学习,把党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的历史事实与课堂理论讲授结合起来;要联系现实研究,把深层次风险日益凸显背景下,党带领中国人民延续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生动案例与课堂理论讲授结合起来;要吃透远景规划,把“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党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未来发展的决心和勇气、谋划和部署与课堂理论讲授结合起来。思政课教师,只有真正做到让思政课有生命力,才算达到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标准,才能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政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功能,才能在课堂教学的效果上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才能真正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主任 常庆欣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他再次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者所坚持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重要原则,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应遵循的重要指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向学生讲清楚什么是实践、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何为科学社会主义,更要从实践上融入我们的抗疫斗争、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只有把丰富的中国故事、生动的中国实践引入理论教学,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才能使广大青年学生真正坚定“四个自信”,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主任 赵玉兰

    任何理论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同时,也只有回到生活和实践,才能让理论知识血肉丰满、充满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论述,深刻阐明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指出了方向。对于《概论》课而言,本身就担负着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帮助大学生切实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任务,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交织融合的鲜明特征。这决定了让大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课,不仅要从理论上予以系统深刻的阐释,更要直面社会热点,将鲜活案例融入教学之中,增强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特别是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历史时期,更是要紧紧抓住世界之变、中国之变,让学生在切身的感受、体验中明辨是非,掌握真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部主任 李玉峰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目标。而优秀品格的产生离不开现实实践。事实上,教育的本质就是鼓励学生通过结合现实、感知生活、参与社会的方式来塑造品性的,无论学习哪种技术和知识,只有通过实践的培养才能获得美感。对此,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思政课教学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事实上,总书记的上述讲话具有很深的理论内涵:第一,该采用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教学;第二,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组织教学;第三,该采用什么样的目标来应用教学。围绕上述三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很深的理论思维。作为一名从事纲要课教学的思政课教师,今后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上述重要讲话精神,把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以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努力和不懈奋斗的历史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在教学中努力把抽象的理论和鲜活的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把握社会情势,更多地关注时代变化,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教育,更好地把握时代的变革,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学习的乐趣,以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之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主任 董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的重要论断对我们讲好思政课有着重要启示。结合社会现实,聚焦焦点问题,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永恒主题。一堂的好的思政课,总是能够真实、客观、全面地引入和呈现学生关注的社会现实,也总是能够及时、理性、准确地缕析和回应学生疑惑的难点问题。一个好的思政课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敢于分析、善于回答现实生活中和学生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人。可以讲,敢不敢直面社会问题,能不能讲清楚社会问题,既是检验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首要标准,也是考核思政课教师业务水平的核心指标。在思政课上讲结合社会现实,分析社会问题时,要从政治高度来看待问题,要有政治意识来分析问题,要以政治清醒来回应问题, 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鞭辟入里、解疑释惑,培元铸魂、立德树人。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主任 张智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大思政的教学方向,即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意义重大。这说明思政教育决不是课堂上几十分钟的问题,而是终身的问题。在思政教育中,我们必须坚持课内课外、理论实践、书本生活相结合,多渠道多领域多方面推进,发挥思政教育最大功效。尤其是专业的思政课教师,不仅理论需要过硬,将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能力更要过硬。否则,就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勉强倒出来,学生们也不爱听。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讲“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我想,这里的“现实”肯定跟党和国家当前推行的大政方针紧密不可分,跟形势与政策紧密不可分。作为“形势与政策”教研部主任,抓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不仅对学生意义重大,对从事一线教学的思政课老师照样意义重大。

    ——形势与政策教研部主任 谭清华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6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这番话,为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的优良作风,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应该始终贯彻的基本方针。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有生命力、说服力、感召力,理论才会接地气、有血有肉、有情有理,才会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贯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就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论的讲授,不能采取“干巴巴”“没有生命”的简单灌输、单纯注释、宣讲文件,而是要关注现实中的重大问题、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方向、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惑、答学生之所疑;鼓励学生走出小课堂,迈步大社会,通过搞调查研究搭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使学生在接触社会现实的过程中,感受理论的魅力、树立远大的理想、实现自我的飞跃。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主任 孙宗伟

    立足时代,扎根现实,讲好故事,挖掘真理,传承信仰。当好一名思政课教师的基础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要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观察现实,汲取养分、丰富思想;讲好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是鲜活的实践素材、透彻的学理分析,要在深入浅出中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政策与实践相结合。在讲好抗疫斗争的鲜活实践中,讲清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讲好脱贫攻坚的生动案例中,讲清科学的唯物论观点、严谨的辩证法思维、鲜明的群众观立场;在讲好百年征程的初心故事中,讲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要给学生深刻的体验、真切的感受、渐进的引导,又要挖掘素材、现象、故事背后的本质,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解答学生的现实困惑,讲清抽象的概念、深奥的道理,用真理和信仰的力量感召和赢得学生。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真正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活、讲实、讲深、讲精。

    ——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组一等奖第一名、副教授 马慎萧


    三 媒体聚焦

    中国人民大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学“八个相统一”要求,既充分发挥全校学科优势,又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努力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紧扣新发展阶段、学习新发展理念、体悟新发展格局。努力做到思政课教学在与社会大课堂结合。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103221712058310.jpg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学勤认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思政课教学在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方面有三个特点:

    一是在学理深度上做文章,强化“三位一体”协同效果。“系统讲授”力求将理论问题讲清讲透;专题教学注重优化模块设置,广泛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授课,实现优势互补;实践教学依托“千人百村”社会调查等品牌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会、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探求新知。

    二是在教学资源上做文章。及时梳理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强调学生的问题就是教师的课题,以讲好课堂“必答题”为研究导向,组织教师进行集体攻关,产出优质教学资源,让学生“解渴”又“明理”。

    三是在信息技术上做文章。针对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思维特点、学习习惯、成长规律,不断提升“人大智慧课堂”等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了教学互动的频次和效果,提升了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研部联合校团委连续组织开展以“问道新时代”为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街巷中国”社会调研,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

    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利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提供了重要助力。“我们将思政‘金课’全面移植到网络平台,确保停课不停学、思政不掉线。”宋学勤说,学校组织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在经历中学习——疫情防控公开课”,开展专题学习活动55场,参与学生2.8万余人次。

    马克思主义学院还组建了博士生宣讲团,联合多所高校开展抗疫主题宣讲,鼓励青年学子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号召师生积极参与捐款捐物、献血、志愿服务和抗疫日常管理,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战线上展现青春风采。

    202103221712520285.jpg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