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专栏报道 | 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地

    6月1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第5版“本领”专栏刊发文章《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付来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政课建设和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效。

    图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讲坛”第2期讲座现场,刘建军教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研究的类型与特征”为题进行专题讲授。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上的情况。

    吴付来:目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包含7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党的建设。此外,学院还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代中国史等二级学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由此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也是学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上的一大特色。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中国共产党历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本科专业,13个二级学科均招收博士生和硕士生。2016年,学院获批为全国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获评为“A+”。

    记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吴付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努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旗帜鲜明。学院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培养,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工作母机”。

    目前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近50人,硕士生100余人,博士生70余人,博士后3-5人,并依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国内高级访问学者资助项目”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究基地”等项目,招收访问学者近40人。

    学生的毕业去向是学院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体现。今年,本科毕业生中79%继续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生中近一半继续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吸引力可见一斑。博士毕业生中超过70%在高校担任教职,整体就业状况良好。

    记者: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是如何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

    吴付来:学校积极探索形成“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一体”即系统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两翼”即“研究型+互动型”教学。

    这一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扎实、视野前沿的独特优势,助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通过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堂辩论、小课题报告、读书报告等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彰显课程思想性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一来,不仅盘活了教学资源,使思政课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还从课堂中走出一批“小思政课名师”。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