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根本指针。讲话中许多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为高校办好思政课提供了定盘星,也为教师讲好思政课提振了精气神。办好思政课,最重要的是要有底气和信心。在新时代,要以更充足的底气、更坚定的信心办好思政课,理直气壮,铸魂育人,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立德树人的底气与信心: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1]。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脉,也是检验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根本标准。在我们党80多年独立创办和领导新型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兴教办学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毛泽东指出,“思想和政治是统帅,是灵魂”[2]“要加强学校政治思想教育”[3]。邓小平从培养接班人的高度强调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江泽民提出“德育首位”的理念,指出在各级和各类学校中“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4]。胡锦涛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方针,指出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专与红、德育与智育辩证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新论述和新部署,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6],“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7],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持续加强改进、不断向上向好的新态势。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国高校的鲜明特色,又是办好我国高校的独特优势。我们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贯重视和积极作为,在立德树人上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为新时代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思政课提供了最基本的底气和信心。在新时代,我们应以更充足的底气和更坚定的信心将思政课这一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办得越来越好,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二、成功实践的底气与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
底气来自成就,信心源于实力。思政课传授的理论要说服人、教育人、激励人、引导人,不仅要讲清理论本身的真理性,更要讲清楚由这种理论指导的实践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近代的中国,四分五裂,一穷二白,满目疮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自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为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大国导引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团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历经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于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终结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有的屈辱和苦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1978年,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下,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让世人惊叹的人间奇迹。“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8]回首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近百年的历史,我们对无产阶级革命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社会主义中国不仅追赶上了现代化的潮流,而且正在引领着现代化的发展。环顾当今世界,“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对比,西方国家“赤字丛生”、乱象频发,中国这边风景独好,并且正在参与全球治理,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的瞩目成就,雄辩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也极大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最为有力的支撑,是我们办好思政课的最根本的底气和自信。新时代办好思政课要大讲特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以充足的底气和坚定的信心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担负时代重任,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三、价值引领的底气与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
价值性是思政课的重要属性。我们办思政课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和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文化是价值观的寓所。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就要向学生传递和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既是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也是中国人在极速社会转型中安顿心灵的归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9]。“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10]其次,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它是凝聚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独特思想和精神风貌的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最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当代中国的新文化,是贯通古今、融汇中外的思想文化结晶,代表着人类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精髓。“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1]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12]繁荣兴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思想政治资源和知识文化资源,是办好思政课的深厚精神力量。新时代办好思政课,要坚定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旗帜、思想引领、文化导向的作用,不断增强我们进行价值引领的底气与信心。
四、守正创新的底气与信心:思政课建设的丰富实践和成功经验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对思政课建设做出过重要的部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传播科学真理,教化人民群众,我们党在亲手创办的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延安马列学院等高校中开设了包括“马列主义”“党的建设”“中国革命运动史”“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一系列课程,培养了一大批拥有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优秀青年,他们大多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骨干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党将“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培养出一大批新中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思政课建设,先后出台了10多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文件,同时,为了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学理支撑和教师素质,全面创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别是200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了包括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学科建设等的明确要求,推动了思政课的发展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13]。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办学兴教实践中建设思政课的丰富实践和成功经验是我们办好思政课的宝贵财富。思政课建设的成就证明了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对于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突出功用。并且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可行性做法,不仅为新时代的思政课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还提供了方法遵循,为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增强了底气和信心。
五、依靠力量的底气与信心: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愿为的教师
思政课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力量,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思政课的实效。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在抗战时期,党就十分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比如请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干部直接授课,在陕北公学成立之初,中共中央还指明由艾思奇、何干之、周扬等担任教员。同时,还注重教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陕北公学成立了用于培养教师的高级研究班,各高校组织他们一面教书,一面学习,以此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支素质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为当时红色地区培养人才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更是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培养。2005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实施方案》提出了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创新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举措、加强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指导、夯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各项保障等一系列明确的要求,培养出了一批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愿为的教师队伍,是我们办好思政课所要依靠的关键力量,也是我们办好思政课最基础的底气和信心。传道者首先要明道,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弘扬者,党治国理政大政方针的阐释者,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培育者,只有这样一批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才能真正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清、说透,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解好、阐释好,使处在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真正掌握科学真理、认知历史使命、担当时代大任。
参考文献:
[1]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2][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1,247.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7.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31.
[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7]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8]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02).
[9]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02).
[10]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02).
[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12]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13]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版权所有 © 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