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研究

    主持人:王易 宋友文

    研讨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晓萌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    蕉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肖贵清

                    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沈    震

    研讨背景: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积极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研究,本刊邀请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大家分享教育教学经验。

    “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变成合奏合鸣”

    主持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有新气象新作为。如何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的时代任务?

    李蕉:我们讲,新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是一个意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是一个气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关键词是教育,而新时代的教育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习正在被重新定义。新时代的学习模式,要求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要把课堂“翻转”过来,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站在讲台的中心。我们要尝试给教学一点点“留白”,以激荡学生的思维,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变成合奏合鸣。

    沈震: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新媒体新技术使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同样也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要找准自己的时代位置,即在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定位,明确我们现在在哪里,我们应该往哪里去。

    张晓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增强时代感,以问题为导向,及时追踪社会时政热点当中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具体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的教学中,增强时代感,体现在我们如何探索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者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的模式,不仅要比着讲、照着讲,还要接着讲、发展着讲,这里有很多功课需要我们去探索。

    “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跃起来”

    主持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要进行改革创新,请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高校思政课创新方面的探索。

    张晓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创新,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有很好的驾驭能力。我的做法主要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也就是进行专题教学。在内容设置方面,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模块化,即如何合理切割教学专题、设置教学专题,这是一个功夫活。二是在切割不同模块之后,还要使不同模块相互呼应,而且要思考专题跟教材体系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和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是什么样的关系。最后还要考虑整体性,虽然我们把一个整体切割成了不同的片断,但还是要维系它的整体性,把一场又一场独奏式的内容转化成一场合奏,转化成一个奏鸣曲,这也是对教师教学技术、教学艺术的考验。

    李蕉:我这几年在思考的问题是,思政课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空间。如果思政课讲的结论是既定的,那么讨论的空间在哪里?如果思政课的套路都是明显的,那么重构的弹性在哪里?如果思政课讲的知识都是学生熟悉的,那么创新的动力在哪里?但是如果没有讨论、没有弹性、没有创新,那么让思政课被大家喜欢就存在难度。这个时代的学生已经不再接受老师成为一个孤单的朗读者,所以我们讲要给教学“留白”。“留白”意味着取舍,即选择在课堂上讲什么;“留白”意味着整合,即怎么设计一学期的课;“留白”意味着探索,即注重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沈震:我们探索的新模式是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互动教学创新研究。面动移动互联时代的新生代大学生,必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跃起来。传统课堂上,互动人数是有限的,老师大多数是知识的搬运工。现在由于技术的嵌入,课堂可以实现全员的互动,全员互动教学可以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属性,可以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些痛点,比如到课率低、参与率低的问题,还可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获得感。

    肖贵清:我主要讲讲案例教学的创新。案例要精心准备,要特别新鲜。比如我们做调研发现,“千年伟人”马克思的案例在中学教材和本科教材都出现过,就不适宜在博士阶段再讲。如果讲的案例都是重复的,就没有学生抬头。所以案例必须讲出新意,我们思政课教师要动脑筋,要讲独到的、有教育意义的案例。

    “创新方法,让课程更有吸引力”

    主持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增强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张晓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创新,让课程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更有内涵。我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时候,跟同学们一起创办一个叫“马原课请睁眼”的公众号,这个公众号由上课的学生自己主导运营,更新频次并不是很高,但是完全服务于教学,每次更新的内容都以课程的最新进展为根据,充分体现了互动性。

    李蕉:“翻转课堂”的一个诀窍就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政课必须要让学生多读书,在我的课堂上,一个学期读6本书的同学不在少数,有些人读的更多。我并不是拿高分进行诱惑,对我来说,我相信一个理论,就是心理学上强调的幸福心理学的理论,当我给自己的教学提出挑战的时候,我希望学生能通过我的课程获得更高的成就,提升他们的获得感。而这一过程中,有一个具体的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及时反馈。

    “不断用新的理论和新的实践改造思想政治理论课”

    主持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探索、坚持创新。作为一线教师,你们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有哪些展望和期许?

    张晓萌:我们经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的时候,其实教师要有一桶水。我要说的是,要得到一桶水,实际上每个思政课老师都在共饮一江水,这“一江水”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和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经典文献。我们在这样“一江水”中舀出自己的水,根据自己不同的学科背景去做整合。我们思政课老师要保持一种“在路上”的状态,要大量的阅读、研究、思考,这样才能把课程内容转化成为一个个好的专题,为此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行探索。

    李蕉:我一直在探索“给教学留白”的做法。从内容设计上来讲,我们说“留白”要做到有取有舍,从课程设计上来讲,我们强调多变但注重系统。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进行理念的“翻转”,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关注的不再是结果,而是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具备更多的可能性。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的“翻转”还在继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我还在坚持不断反思,学生给我的每一次反馈、同行对我的每一次评价,都将是我非常宝贵的经验。

    沈震: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说,时代是出题人,思政课教师其实是答卷人,而学生是评卷人。学生是创新的一代,他们的思维是互联网的思维,而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是迭代思维。针对时代和学生的新特点,我们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创新,不断用新的理论和新的实践来改造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和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肖贵清:新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90后”“00后”学生,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述给学生,让他们真懂、真信、真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永远难忘的课程,这样我们才无愧于新时代。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