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研究丨王易: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

    王易,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理事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研究员。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提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并激励广大青年学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尤其是把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熔铸锻造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把党的历史讲准、讲深、讲透、讲活,可以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更好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作用。

    一、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整体样态是首要环节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党领导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连缀起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神理路。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首先就要从精神之源、纵向流变以及横向延展等方面总体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整体样态。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精神之源。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具体来说,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从未放弃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执着追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真理性、人民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理论,体现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实践也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正是源于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奋斗实践,才能信心百倍地迈向第二个百年征程。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长大,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历经艰险磨难,没有被困难压垮,也没有被敌人打倒,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不仅要保持对党的忠诚,而且还要深入人民群众,因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百年纵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张思德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体现出重整山河、改天换地的革命气魄,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等。这些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多维延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由一个个鲜明具体的精神坐标组成,犹如鲜活的历史链条,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风范。从这些精神坐标的命名方式来看,一是以英雄模范个人或群体来命名,对全体党员、全体人民起到感召作用和示范引领意义。比如,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比如,东北抗联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科学家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的:“他们为祖国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二是以典型地区或地域来命名。这些精神从某一特定区域或具体领域中孕育而成,对其他地区或领域具有重要引领和带动作用,比如,井冈山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特区精神、丝路精神等。这些以典型地区、典型地域命名和凝练的精神,刻录着中国共产党不断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足迹。三是以对党和国家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来命名。比如,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这些重大历史事件标注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节点。

    二、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精髓要义是融入关键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实践的精神写照,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具有一脉相承交融互通的共生特质。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关键在于准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一以贯之的精髓要义。聚焦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和鲜明政治品格,我们可以从坚持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葆有为民情怀、善于开拓创新、秉持艰苦奋斗、涵养道德品格等方面加以分析。

    始终坚持理想信念。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内核,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各个精神坐标。比如,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伟大建党精神,其具体内涵中就有明确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长征精神中“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激励着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并最终取得胜利。

    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感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来的劫难。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此,爱国主义深深熔铸于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始终闪耀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鲜活链条之中。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中国科研人员以强烈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爱国主义精神,先后铸就“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等。爱国主义作为鲜明的主线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形成发展始终。

    始终葆有为民情怀。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一部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从马克思恩格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列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再到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无不体现我们党的人民本色,无不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体现在英雄模范的鲜活事迹中,蕴含于各种应对风险挑战的斗争实践中。“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他用“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焦裕禄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夺取了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可以说,为民情怀一以贯之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始终。

    始终善于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越是伟大的事业,越需要开拓创新。中国古人很早就提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种变通求新、革故鼎新、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等思想观念,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将开拓创新这一鲜明品格熔铸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实践之中,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敢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把“敢闯新路”赫然刻在井冈山上,形成了井冈山精神;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培育了饱满丰硕的精神果实,比如,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劳模精神、女排精神等,这些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始终秉持艰苦奋斗。“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箪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起家的,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革命年代,八路军三五九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铸就了南泥湾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满卷旱荒的境地,河南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修建了“人工天河”红旗渠,铸就了红旗渠精神;为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威胁,中国人民自主研发出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直面自然灾害,中国人民成功阻击了洪水、地震、疫情的侵袭,铸就了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抗疫精神;面对贫困难题,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宝贵传统就在于始终秉持艰苦奋斗。

    始终涵养道德品格。中国共产党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在一百年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锻造了中国革命道德,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情感、意志、智慧、人格的凝结升华,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对党忠诚、践行宗旨,拼搏奉献、无私无畏,廉洁奉公、淡泊名利,修身自律、保持节操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尚道德品格的体现。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渗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人格境界和道德力量。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坚持抗日时间最长、条件最为艰苦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他们独立坚持游击战争十四年之久,牵制了数十万日伪军,涌现出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铸就了东北抗联精神;雷锋同志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我国涌现出无数雷锋式的先进人物,他们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其注入新的内涵;中国女排顽强战斗、勇敢拼搏,多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铸就了女排精神。这些精神所体现的道德品质,内容丰富、历久弥新,是中国共产党人良好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三、着力探究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发展是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学生要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因此,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最终要落实到挖掘思想资源、把握时代特征、汲取精神力量等赓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实践路径上来。

    在挖掘思想资源中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增进青年学生树立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历史自觉。思政课教学应回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深挖滋育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文化渊源。一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极大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培育铸就了独特的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的梦想精神等,都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展现出来的崇高精神风范和伟大品格,已经深深融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血脉之中,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二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传承了民族精神的光荣传统。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和不竭动力,就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反映心理素质、思想感情、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传统滋育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形成发展。三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传承发扬了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内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也必然渗透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中华传统美德既是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应挖掘的关键思想资源。在中华传统美德的长期发展和丰厚积淀中形成的,由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培育的中国革命道德,也镶嵌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诸如修身自律、保持节操等道德内容,都可以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找到不同的时代表达。

    在把握时代特征中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引导青年学生认识传承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现实必然。思政课教学应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时代特征。一是讲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科学指引。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赓续发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提供了科学指引。二是讲清楚时代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时代呈现。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立足新的时代条件,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涌现出一批批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和榜样群体,他们或承载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价值追求,或体现廉洁奉公、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职业品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的闯劲更足,“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更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劲更盛,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发展,也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生动展现。

    在汲取精神力量中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自觉追求。思政课教学应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百年党史铸就的精神宝库中汲取强大力量,从时代要求呼唤的精神面貌中赓续优良传统。一是引领学生传承百年党史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扬革命精神,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都不会过时。青年学生想要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应大力发扬红色传统,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二是引导学生汲取应对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的精神养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和复杂的,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是尖锐的和严峻的。应对前进路上的风险挑战,需要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汲取精神养料,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更加从容沉稳、更具底气自信地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