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说两会 第2期丨求真务实为民生,迎难而上克时艰

    青椒说两会
    奋进新时代  筑梦新征程
    张会峰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仅仅万余字,应该是改革开放以来最短的政府工作报告了。而且在本次的报告中,基于国内外疫情影响的不确定性,也没有提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是很实事求是的做法。短小精悍政府报告,满满的都是干货,让人感受到的逻辑重音是:满满的“社会主义”,满满的“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最深刻的揭示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的不同。但是更为直观的,更容易被老百姓理解和接受的却是它们的一些派生逻辑:资本主义是以资本为中心的,放任资本的逐利自由。社会主义则以社会为本位,以人民为中心,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稳就业,促民生,不让资本放任自流,强调政府调控,强调社会资金的转移支付,强调社会保障和扶贫脱贫。这次政府报告中重点突出的“六保”“六稳”就是以上逻辑的鲜明体现。我国社会发展建设过程中,根据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发展阶段的不同,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中心任务,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是为了解决“谁的蛋糕”的政权归属问题;改革开放之后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为了解决“怎样做蛋糕”或者“把蛋糕做大”的经济发展问题;新时代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是为了解决“怎么分蛋糕”的社会公平问题。蛋糕既要做大,又要分好,要惠及全民尤其是弱势群体,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在本次政府报告中虽然重复不多,但却体现了本次报告的逻辑重音,发出了新时代的最强音。
    陈文娟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可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二是从现实来看,当前我们正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大挑战,从疫情初始,我们党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三是从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来看,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领导干部要认识到权为民所予、权为民所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在今后的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
    宋友文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今年的“两会”是在极不平凡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具有极为特殊和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通过网络直播收看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开幕式,认真聆听了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受教育、备受鼓舞。通篇政府工作报告万余字,其中提到的要守住“六保”底线、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等内容令人印象深刻。这体现出底线思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疫情防控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来说是一次大考,考得怎么样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特别是要增强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这次疫情警示我们,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马慎萧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5月22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第一天,讨论的最热门话题之一,就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其主要原因是,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我们不设具体目标不意味经济增长不重要,更不意味着放任经济下滑。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2020年的重要目标,虽然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但是明确提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今年部分重点经济工作还包括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等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和基础的关键,保就业、保民生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做支撑。中国加油!
    李永进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却是简约而不简单。在回顾过去一年多工作的基础上,报告明确了今年发展的主要目标,对下一阶段的各项重点工作做了安排部署。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报告所体现出的“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发展理念,所涉抗疫、财政、农业、教育、消费、降税降费、脱贫攻坚等内容,无不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回应了广大民众的重要关切;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了适当调整,尤其是没有像往年那样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三是坚持统筹协调中突出重点,在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前提下,将重点放在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之上。这些都集中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充分彰显出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也有责任用扎实的理论、详实的数据、生动的故事,把中国的好制度讲深、讲实、讲活。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