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说两会 第4期丨保持恒心定力,夺取两个胜利

    青椒说两会
    奋进新时代  筑梦新征程
    董 佳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高速的经济发展一直是中国奇迹的重要标签。但由于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全球经贸形势的不稳定,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的具体目标。这不是说中国不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而是因为在疫情引发的灾难面前,中国宁愿牺牲一定的经济效益来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从今年两会的这个举措上,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党和国家社会民生建设的人民立场。在这个里面,“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一种价值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因此,在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许多工作中,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建设都紧紧围绕人民的根本利益,聚焦关乎人民利益的重要领域和重大问题。事实上,以人民为中心已成为我国国家治理和民生建设的一个本质特征。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就是要把在今年特殊大考中所体现出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转化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内容,用我们在抗击疫情坚持的人民立场和积极化危为机的生动实践,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凝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坚定对战胜疫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心和信心。
    于文博
    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5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这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对下一阶段工作的科学有力部署,也为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举措,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下团组谈到的工作部署,都让人民群众有满满的期待、稳稳的幸福。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在我看来,今年两会贯穿着“生命”“生活”“生机”。“珍视生命”,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有丝毫松懈,公共卫生防护网更要织牢织密。“保障生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没有丝毫动摇,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孕育生机”,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面对十分罕见、十分复杂的局面,激活发展潜力和韧性,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珍视生命、保障生活、孕育生机,离不开每一个守望相助、英勇奋进的中国人。我们更要把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决胜小康过程中的精神力量和生动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引导新时代青年走在时代前列,勇担时代使命。
    季 雨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2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政协委员们的发言让我对如何在思政课程中讲清楚政协到底重要在哪里有了更具体的思考:政协有助于社会共识在整体愿景与具体问题两个维度上得以达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围绕“中国梦”这个美好愿景形成了广泛共识,明确了长期的发展方向与目标,这是未来发展的强大精神保障。同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具体的问题与挑战。结合本次委员的发言来看,民族问题、环境保护、港澳问题等具体问题都诉求全社会形成政治共识。而形成共识需要克服对问题零散化、外在化的认知,能够明确真关键、了解真难点,才能最终找到真办法。政协因其来自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族、各界代表人士、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归国侨眷和海外侨胞的代表,正是帮助我们完成这些工作的重要平台。对于我们国家这样的大规模国家而言,人民政协的委员们依托各自的生活体验和专业素养,在我们进行现代化治理的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谭清华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应该说,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及其带来的问题就给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些困难既包括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全面脱贫等国内问题,也包括防止疫情外输、全球经济不振、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遏制等国际问题。但是,面对这些困难,逃避和退缩都不是办法,我们必须迎难而上,以伟大的斗争精神将困难转化为机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事、干好眼前的事。这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代表团中的发言,还是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其聚焦点都是放在国内实际问题上,尤其是做好“六保六稳”的工作上。只要我们将国内问题处理好了,国际上不管怎样风云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都会不断向前推进。
    刘亚品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5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在参加联组会时,和委员们忆起在陕北黄土地的贫苦岁月,谈到了当年一段难忘对话:“我那时饿着肚子问周围的老百姓,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不同时代的人对这个问题一定会有不同的回答。就像总书记接着讲到的那时老百姓觉着“吃饱肚子”就是幸福,如果还能“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就是高不可攀的幸福了。这是与当时中国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人们的需要的范围。但人们的需要是会变化发展的,人们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本身以及满足需要所进行的活动会引起新的需要的产生,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起来的。但社会生产的发展并不是被需要及需要的满足所推动的,物质生产的不断发展才是人的需要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如果农民对生活资料的需要都一一实现了,那么,更进一步的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要打造“金扁担”。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个“金扁担”就是农业现代化,这是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发展的重中之重。“需要决定”还是“生产决定”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争论问题,总书记用一个非常贴近实际的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其中的深刻道理。这正是我们作为思政课教师讲清楚复杂理论问题要学习的大智慧!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将邀请“青椒论坛”主讲人,结合思政课教学,就当天全国两会热点、重点问题进行分析解读,敬请关注。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