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介
刘建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深入阐释了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一年来,高校思政课改革成效如何?接下来如何将改革创新不断推向深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刘建军等有关专家。
现实针对性更强
方式更灵活
师资更充实
不断激发新的活力
记者:自党中央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来,各地高校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思政课改革部署,如今,出现了哪些积极变化?
刘建军:党中央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具有里程碑意义。为落实座谈会精神,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思政课改革发展作了部署。在此形势下思政课建设出现了可喜变化:一是各级领导特别是高校领导对思政课建设的态度出现重大转变,主动关心支持思政课改革创新,这是过去从没有过的。二是思政课教师队伍迅速得到扩充。三是课程内容得以更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取得明显进展。四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探索全面展开,带动了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广大思政课教师探索教学方式方法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教学方式方法丰富多彩,特别是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取得了一些新鲜经验,激发了思政课的活力。
因事而化
因时而进
因势而新
做到润物无声
记者:还有哪些方面亟待改进,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来解决?
刘建军:在领导重视上,虽然多数学校已转换状态,但仍有一些学校由于长期以来的惯性,至今仍只是口头重视,缺少有力举措;在队伍建设上,教师数量缺口仍然很大,有些学校进人条件苛刻,造成进人困难,同时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博士毕业生严重不足,甚至一些高校无人可招;在理论供给上,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方面还很不够;在教学实践上,有的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有些教学方法探索还需要更加自觉,特别要遵照“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进一步优化。
以理服人
以情动人
以科学理论培养人
实现铸魂育人
记者: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有哪些?结合身边实际,有哪些比较好的经验?
刘建军:高校领导要进一步转变思维,以切实有力的措施大力支持思政课建设,并找到有效支持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长效机制;为了尽快配齐思政课教师,学校要多想办法,给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特殊政策,避免出现消极掣肘的做法。同时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招生培养力度,为思政课教师培养后备军;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单独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并增设选修课程,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方面的内容进入思政课;最后,在教育教学方面,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八个相统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艺术,及时总结和推广教学方法创新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
(转载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内容有所删节。)
版权所有 © 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