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论坛”第18期:吴晓明主讲“论中国学术的自我主张”

    2017年11月16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者论坛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论坛”第18期在高精尖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复旦大学本科生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哲学学院吴晓明教授作了题为“论中国学术的自我主张”的精彩讲座。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主义学院的张秀琴教授、邱吉教授、郗戈副教授、庄忠正老师、张智老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张文喜教授、罗骞教授,《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孔伟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杨洪源助理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刘梅老师、北京出版社李易明编辑等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近60人参加了讲座。

    吴晓明教授

    郝立新教授主持讲座

    首先,吴晓明教授介绍了选取该讲座主题的原因。他认为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而此时,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理应获得它的自我主张。自近代以来,中国进入了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过程之中,在此进程中,现代性获得了“绝对权力”,中国学术(人文学术、社会科学)进入到对“外部”学术的“学徒”状态。对于这种学徒状态,他认为,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应给予极高的评价。

    吴教授指出,经历“学徒”状态是一般学术进展的基本规律。换言之,学术发展规律往往经历一个从“学徒”状态到自我主张的过程,他把近代哲学和历史科学的发展历程作为论据,他指出,近代哲学和历史科学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学徒”状态,幸运的是,他们都摆脱了“学徒”状态,获得了自我主张。不同学科的发展如此,不同民族的发展亦然。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其次,吴晓明教授分析了“学徒”状态的主要局限。他认为中国的现代化任务要求对外学习,中国学术处在“学徒”状态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但是,“学徒”状态就其自身而言是具有局限性的,主要表现为“学徒”状态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和因循性。在思维方式上则具体表现为黑格尔所说的“外部反思”。外部反思表现为一种忽此忽彼的推理能力,它不知道如何深入于特定的内容之中,而仅仅知道把一般的抽象原则运用到任何内容之上。通俗地说,外部反思就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形式主义。

    吴教授还指出,外部反思最基本的特征是“有学而无思”,这种以有学而无思为特征的外部反思是我们今天思想和学术进展的最大障碍。他认为。今天的中国知识界和学术界很大程度上也采取外部反思的方式思考问题,在这一点上,这些学者甚至比历史上“28个布尔什维克”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前的教条和抽象原则来自苏联,而今日的教条和抽象原则来自西方。这种外部反思不了解中国社会的实体性内容,仅仅知道一般原则,然后就把一般的抽象原则运用到任何内容之上。这种普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和我们的“学徒”状态有关,也在某种程度上和现代知性科学的性质有关。他认为,今天的中国学术从外部反思中摆脱出来上升到更高的反思(即黑格尔所说的“思辨的反思”,进入到社会现实中,进入到实体性的内容中)是摆脱“学徒”状态,获得自我主张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再次,吴晓明教授探讨了对“现实”概念的理解问题。他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学科具有学术性的方面,也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缺陷,即越来越多地陷入到经验哲学的样式当中去。虽然议题、研究方式开始具有学术的样态,但是仅局限于“书中得来,纸上推演”这一层面,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学术的最根本立脚点和归结点都在于社会现实。马克思主义学术的宗旨是,揭示、把握和切中特定的社会现实。他指出,切中“现实”具有很高的理论要求和学术要求,而在哲学史上达到该标准的只有黑格尔和马克思两位哲学家。在把握现实的问题上,能在哲学上给予我们最大教诲的正是这两位伟大的教师。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现实”呢?他引用了黑格尔的观点:首先,现实是“本质与存在的统一”(因此在《逻辑学》中,“现实”的概念出现在“本质论”中)。其次,现实是在展开过程中必然的东西。他还区分了事实和现实:事实并非现实,事实是单纯的实存,是通过感性直观而直接给予我们的东西;而现实中则有本质的东西,有必然的东西。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吴教授认为,中国学术摆脱“学徒”状态,获得自我主张的形式标准是“哲学说中国语”。它的实质标准则是研究中国问题,深入揭示和把握中国社会现实。

    最后,吴晓明教授指出,中国学术获得自我主张,需要经历“文化结合”的锻炼,这种锻炼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吴教授认为,希腊文化经历了与东方文化“结合锻炼”,才获得了应有的活力,开创了繁荣的文化时代。从中国的学术命运来讲,经历“文化结合”的锻炼,经历“学徒”状态都是必要的。尤其是在“新时代”这个重要转折机遇期,要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的人文学术,摆脱“学徒”状态,获得自我主张。

    在评议环节,郝立新教授高度评价了吴晓明教授的学术立场、学术风格和学术追求。郝教授,指出吴晓明教授的讲座内容涵盖中、西、马,此外还涉及到文学、历史、政治等学科,具有广阔的思想视野和深刻的问题意识。在讲座中,吴晓明老师引经据典,对黑格尔、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海涅、歌德等大师经典信手拈来,并且联系社会现实,深入浅出,幽默睿智,为在场师生提供了一场高水平的思想盛宴。

    讲座现场

    最后,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就讲座涉及的如何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问题同吴晓明老师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讲座在融洽的学术研讨氛围中圆满结束!

    (供稿:单森  2015级硕士,摄影:王叔君  2017级硕士)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