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举办的“新时期与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丛书》出版座谈会”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光明日报、新华网、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以及该丛书作者共40余人与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会见与会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出席会议并致辞欢迎,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城、学校党委组织部、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齐鹏飞、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杨德山分别主持领导致辞、专家发言、会议总结环节。
靳诺对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和兄弟高校的领导、专家学者对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的建设发展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丛书》是中国人民大学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献礼作品,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发表高见、贡献智慧,为丛书更好地总结历史、启迪当下和开辟未来发挥更大的社会影响。
朱信凯在致辞中对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认为丛书的出版为审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提供了一部资料翔实、脉络清晰、内容丰富的全景式著作,对于深刻理解把握中国改革开放因何出发、如何行进、走向何处这一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室务委员、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树军对丛书的出版表示祝贺。他指出,丛书是党史工作者献给改革开放40年的一份厚礼,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份责任担当,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史研究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丛书是从中共党史视角全景式探究改革开放历史的信史力作,将为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改革开放、庆祝改革开放提供一套生动的教科书。中国人民大学与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形成了团结协作的好传统,在党史工作中建立密切联系和结成深厚友谊,今年由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与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中央编译局合并组建的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成立后,中共党史研究有了新的更广阔的平台,希望今后双方能一如既往地密切合作、携手前进,共同开展新时代的党史研究,共同推动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丛书的定位取向、编写体例、内容布局、写法特色、团队协作、出版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讨论,高度评价了丛书的成就与价值。中共党史出版社副总编辑吴江介绍了丛书的策划、定位、出版过程与社会反响。罗平汉、邓纯东、李正华、程美东、肖贵清、王树荫、丁俊萍、齐卫平、陈金龙、刘起军、胡映兰等党史党建学界专家发表评论,一致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丛书》是目前公开出版的唯一一部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为主题,以纵向历史回顾和横向核心专题为主要内容的大型专门史丛书,具有主题鲜明、主线明确、脉络清晰、内容丰富、语言精练、体例得当、团队卓越的特点,坚持史论结合、有质有文,注重历史叙述与理论分析、学术性与通俗性的结合,兼具学术著作和教材读物的双重价值,是新时代的党史工作者献礼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主题丛书,对于深入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推进中共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丛书出版座谈为契机,与会学者深入讨论了中国改革开放史的学科建设。大家一致认为,中共党史研究需要进一步完成研究重心从改革开放前的时段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段的转移,把改革开放史作为新时代党史研究的根本生长点。当前,改革开放史研究具有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的重大机遇,同时在史料利用、时段距离、知识体系、研究队伍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未来的党史研究者迫切需要进一步把握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书写中的“时”与“势”、“史”与“论”、“改革”与“开放”、“纪念”与“研究”等关系,通过开阔视野、发扬优势、补齐短板、增长提高,为新时代繁荣发展党史研究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丛书》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组织编写,靳诺、杨凤城担任丛书主编,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编写团队汇聚13位中青年学者,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按照改革开放历史发展演进的阶段,分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外交和执政党建设等七个专题卷,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地回顾总结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辉煌成就和丰富经验,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历史气象与宝贵经验。丛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于2018年7月公开出版,产生重要社会影响,广泛受到学界、媒体和读者关注和欢迎,先后两次印刷,目前发行量已逾万套。
版权所有 © 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