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青年学术沙龙第八期“政治哲学与人:从马克思到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成功举行

    2017年9月24日下午2:00,“马克思主义青年学术沙龙”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800会议室成功举行。

    此次论坛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学术沙龙”系列活动的第八期,主题是“政治哲学与人:从马克思到当代西方激进左翼”。四位报告人分别是来自南开大学哲学院的莫雷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周文莲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杨洪源助理研究员和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蔺庆春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秀琴教授应邀担任点评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庄忠正博士主持此次论坛。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培永教授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访问学者、硕士、博士研究生等4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莫雷副教授在题为《何谓政治的本性——朗西埃、巴迪欧、墨菲的追问与解答》的报告中指出,当代西方激进左翼代表人物朗西埃、巴迪欧、墨菲等人认为把政治道德化、把政治经济化是对政治本性的遗忘,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政治生活,必须重新思考回归政治的本性,激活政治和民主的内在张力。莫雷副教授从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他们回归政治的本性、拯救政治的尝试,第一:在政治与道德、经济、科学等区分的意义上理解政治,强调政治的独立性和自主的评价标准;第二:内在区分两种不同的政治,重新恢复政治的对抗性及激进性;第三:在政治与民主的关系上重新理解政治,使平等的逻辑和秩序的逻辑相对抗,不断扩展民主,使人民成为政治生活的真正主体。莫雷副教授最后总结到,西方激进左翼在探讨政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激进性、平等性时,某些理解可能过于极端,但他们对政治本性的追问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重新思考政治哲学的新路径。

    周文莲博士在题为《意识形态理论的融合与剥离——从马克思、拉康到阿尔都塞》的报告中指出,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影响最大的,一是认识论断裂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概念,二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中,阿尔都塞借用了拉康的意识形态的想象功能、意识形态的镜像功能以及意识形态的父名功能,将意识形态定义为与科学相对立的幻想体系。周文莲博士从上述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与拉康思想的融合、剥离,以及他是如何将意识形态机器和意识形态质询等概念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融合起来的。

    杨洪源助理研究员在题为《政治革命与人类解放的现实路径:基于马克思“1848—1852年政治文献”所作的考察》的报告中,对唯物史观的一般表述在“1848—1852年政治文献”中的运用、检验和发展作了系统梳理和考察,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对整个政治革命和具体政治事件的分析基本上依循了唯物史观的一般表述,即从经济基础入手论证经济危机和普遍贫困导致政治革命,再通过阶级斗争和阶级力量的变化来分析政治革命的走向,最后阐述无产阶级的作用和政治革命的前景。但此时的唯物史观的一般表述存在解释限度问题。革命具体时机的不准确判断以及革命后反革命势力的复辟使马克思在1848年后再次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以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具体内容。

    蔺庆春博士在题为《人的实现逻辑: <巴黎手段> 中的“个人”概念》的报告中指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揭示了关于人的理解的两条线索,即从抽象“人格”到“具体的人”的现实化路径和从现实个体到自我实现的社会化路径。马克思关于人是“社会存在”、“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和“现实的个人”向“完整的个人”的演进及其哲学的“现实的个人”转向深受黑格尔的影响。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突破了以往观念论思想家偏重意识内在性的传统,以自我异化逻辑为主线,从现实性和生成性的角度,阐述了人的实现逻辑。

    在评议环节中,张秀琴教授分别对四位报告人的报告内容做了精彩点评。张秀琴教授分析了当代西方激进左翼的两个传统,即福柯主义和葛兰西主义,肯定了莫雷副教授将朗西埃、巴迪欧和墨菲等人融合在一起研究的勇敢尝试;认为周文莲博士所讲的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主体建构论其实是一个异化及其扬弃的逻辑,意识形态的想象、镜像和父名功能更多来自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照相机”比喻和1859年“序言”中的“建筑”比喻;肯定了杨洪源助理研究员对马克思“1848—1852年政治文献”的梳理,认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形成史、政治经济学的连续史的缝隙式填补;非常赞同蔺庆春博士在报告中关于马克思对“个人”概念的理解深受黑格尔影响,即马克思思想的黑格尔之源,并建议他在某些概念(诸如“现实”等)的使用上更彻底些。

    在提问阶段,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培永教授提出了是否可以将当代西方激进左翼代表人物对政治本性的理解同质化、如何走出意识形态的圈子证明人不是意识形态的工具、马克思是否在1848—1852年对唯物史观分析后放弃了政治革命等问题,四位报告人围绕上述问题与陈培永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论坛在愉悦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马克思主义青年学术沙龙”系列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国内外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青年学者提供砥砺思想、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舞台。

    (供稿人:姚冰)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