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论坛第48期丨特雷尔·卡弗教授讲座成功举办

    2025年4月10日上午9:30—11:30,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政党研究平台、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论坛第48期在立德楼909教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国际著名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学者、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社会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特雷尔·卡弗(Prof. Terrell Carver)作了题为“纪念恩格斯逝世130周年:重现与反思”的学术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秀琴教授主持本次讲座,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玉兰教授与张当博士担任评议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莅副教授担任学术翻译,来自校内外的30余名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图片

    图片

    主持人:张秀琴教授

    讲座开始前,张秀琴教授对特雷尔·卡弗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卡弗教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研究、恩格斯思想研究等领域的杰出成就与重要贡献作了简要介绍。

    图片

    主讲人:特雷尔·卡弗教授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卡弗教授指出,恩格斯的学术贡献常因以马克思为中心的解读视角而被遮蔽,但其对城市地理学与女性解放等方面的前瞻性研究,正通过当代跨学科视角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彰显恩格斯作为独立思想家的时代价值。

    首先,卡弗教授简要介绍了恩格斯作品及手稿的编辑出版现状,并考察了早期恩格斯在英德新闻报道中的城市地理学价值。通过追溯《伍珀河谷来信》的发表历程,卡弗教授指出,18岁的恩格斯运用浪漫主义的政治反讽,深刻揭露了德国小城的宗教伪善和工业污染问题。此外,《不莱梅通讯》还通过描绘移民船上的阶级分层,展现了恩格斯对空间与权力关系的敏锐洞察力。尽管这些作品因缺乏科学性和理论性曾被忽视,但卡弗教授认为,青年恩格斯以直观且具有预见性的方式,以近乎独创的方式将浪漫主义游记转化为社会批判的工具,其作为“萌芽中的城市地理学家”的洞察力得以显现,并预示了其后来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批判。

    其次,卡弗教授关注到在英美城市地理学界被边缘化的文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卡弗教授特别强调恩格斯方法论的独特性:书中既援引报刊的统计数据,又穿插大量第一手观察,这种将量化分析与感官体验结合的手法,打破了 19 世纪德国学术对 “科学客观性” 的机械追求。卡弗指出,恩格斯的情感化观察表现出 “实地经验” 与 “抽象理论” 的张力,坚持将空间、身体、情感纳入资本主义批判分析框架,与当代民族志方法论形成跨时空呼应。这也是恩格斯区别于马克思在城市地理学方面的独特价值。

    图片

    再次,卡弗教授进一步将视角转向恩格斯对性别秩序与社会再生产的突破性思考,指出其 1884 年出版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虽依托摩尔根的人类学研究,却以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拓展了对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将技术进步和性别解放联系起来。卡弗教授指出,恩格斯提出的 “物质生活生产” 与 “社会再生产” 二元框架,为女性主义地理学和社会学提供了关键启示:恩格斯将妇女问题视为家庭问题和再生产问题,并认为妇女解放不仅是女性独有的问题,更是需要依靠政治来解决的人类进步的必要问题。

    最后,卡弗教授特别强调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时空地理学”批判。卡弗教授认为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而言,资本主义不仅是一种“制度”,更是奔腾不息的动力。恩格斯视资本主义为一个飞速发展、扭曲社会结构的 “爱因斯坦式的时空弯曲”。恩格斯通过其 “跨学科视野”,打破学科壁垒,将新闻报道、实地调查、哲学批判融为一体,达到了超越传统地理学的静态理论建构的动态批判视角,为理解全球化时代的贫富差距、生态危机提供了独特路径。重新审视恩格斯的独立贡献,不仅是对历史的还原,更有助于激活其思想在当代社会变革中的潜力。

    图片

    学术翻译:王莅副教授

    在评议环节,赵玉兰教授指出,卡弗教授对恩格斯思想的发展历程做出了既全面又细致的分析。这一分析将恩格斯置于独立于马克思的位置,以“时空地理学”的视角,利用了以往研究中较受忽视的文本,阐释了恩格斯理论视野的独特性。这不但有助于我们打开恩格斯研究的新视野,也为我们研究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在何种意义上受到恩格斯的影响和启发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片

    评议人:赵玉兰教授

    张当博士就卡弗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的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和追问。他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中的“劳动”概念为例,说明两位思想家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共性与个性。并且,对未来的研究者能进一步挖掘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关系发展历程的更多历史线索提出了希望。

    图片

    评议人:张当博士

    张秀琴老师总结指出,卡弗教授在讲座中对恩格斯晚期著作,特别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解读,为我们理解恩格斯的当代形象,特别是其在妇女解放运动和生态保护运动中所产生的影响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图片

    主持人:张秀琴教授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师生就青年恩格斯的多语言写作对其思想的影响,以及在不同语言和不同语境下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这一概念的使用进行了讨论。卡弗教授提到,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时,必须考虑到他们在不同语言中使用的术语所承载的特定历史背景,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写作风格、分析视角和用词习惯的差别。

    图片

    图片

    同学提问环节

    最后,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此次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加深对恩格斯思想发展历程的理解的机会,也推进了国内外学界对恩格斯早期思想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关系等学术前沿问题的进一步交流互鉴。

    图片

    与会师生合影留念

03

2025-05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