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行《彭明教授纪念文集》出版座谈会

    值《彭明教授纪念文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之际,2013年10月19日,我院在人文楼八层会议室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文集”出版座谈会。

    座谈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共党史系主任杨凤城教授主持,出席座谈会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贺耀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有彭明教授的部分生前好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刘桂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静如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陈铁健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朱成甲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张同新教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彭红研究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副局长、《中共党史研究》主编任贵祥研究员,北京市委党史研究主任谢荫明研究员;有彭明教授的世交:著名党史学家胡华之女胡宁、著名党史学家李新之子李小丁;有彭明教授的部分博士弟子;彭明教授的老伴李雅、大儿媳陈小玲、长孙彭程及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家梅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部分在职教师也出席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程天权书记首先深情回顾了和彭明老师生前交往的种种场景,高度评价了彭明老师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郝立新院长则就彭明教授作为学问大家的治学高度与态度、作为学界长者的高风亮节与风范做了简要阐释,提出应对之加以传承与发扬;贺耀敏总编现场吟诵自赋诗篇,“板凳十年应有热,文章半句不虚空。讲台七尺多弘论,满地书香旗彩红。笑貌音容仍未去,长存后世励学风”,感叹彭老师之突然离世,感慨“五四”研究之寂寞寥落,感怀又坐了“冷板凳”的“五四”新文化及其启蒙的学术化研究等,启发人们去冷静思考、探讨今天的各种学问;刘桂生教授自谦以感恩的心态,慎终追远,明德缀后,感谢包括彭明老师在内的那一代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的老师们,重点强调了他们的人格力量的教育;张静如先生动情地回忆了和“彭明老哥哥”最后的一幕幕,一度哽咽不能语,最后给彭明教授夫人李雅鞠躬示敬;陈铁健先生讲了彭老师当年“很沉下心去”做学问的各种细节,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史学家求真、求实的风范,提出应把这种踏实的学风代代相传;朱成甲先生从“师道”谈起,既谈到了彭老师“令人如沐春风”的人格魅力,也谈到了至今“难以望其项背”的五四运动研究,并以之为豪,希望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能够将他的精神、研究薪火相传;张同新教授饱含深情讲述了彭老师的“知遇之恩”,并回顾历史、清晰讲述了彭老师是合格的中共党员、但作为“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存在的由来;彭红研究员从自己当年上学的亲身体会出发,极口称赞彭老师的启发式教学、教学与实践结合、对学生的关爱等等,说彭老师给他们留下了“一个完美的形象”;任贵祥研究员通过个人与彭老师的工作、日常接触等事务,刻画出一位学界大师的聪敏、忠厚长者的宽容形象;谢荫明先生自称“门外弟子”,回顾了彭明老师作为他个人学术上的领路人、对北京党史研究室的帮助、对年轻人研究学问的指导等,提出了新时代“坐冷板凳”、研究要“从一而终”抓真谛的必要性。彭明教授的博士弟子代表——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吴景平教授和陕西师范大学文科基础部陈答才教授也回忆了与老师相处、求学、成才之路的点点滴滴,由衷深切感念师恩,难忘恩师,表达了继承恩师为人、为学的意愿。作为世交,胡华的长女胡宁女士饱含深情回顾了与“彭叔叔”交往的种种,高度赞扬了彭明老师一丝不苟做学问、注重细节下功夫的精神,认为“以逝者的道义’、‘文章’来鞭策自己,才是对逝者的最好的纪念。”李小丁先生则提出,正是包括彭老师在内的那一代史学家不懈的“求真”、“求实”、“求是”的追求,才迎来了史学研究的百花齐放、硕果累累;新时代更需要这种精神,才可以进一步深化学问的追求等。彭明教授的长孙彭程则从自己成长的细节,回忆了慈爱的爷爷、博学的爷爷、宽容平和的爷爷、充满生活情趣的爷爷等,以自己的一缕心香回向给爷爷,愿爷爷安息。最后,彭明教授夫人李雅向大家致谢。

    杨凤城教授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彭明老师的学术成就和他的宽广豁达的胸怀,肯定了彭明老师对中共党史系、中共党史专业的贡献和影响,同时也提出了启人深省的问题:在过去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人才辈出,学界大师们做出了杰出的成就;在今天相对优越的条件下,我们应如何继承宝贵遗产,并将之进一步发扬光大,做出更大的成就。总之,彭明教授的治学精神、为学态度、求真学问不怕做冷板凳等,必将成为长久惠及后人的宝贵遗产。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