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前沿教师培训项目:《资本论》的四部手稿”第四讲成功举办

    6月24日下午,“国际前沿教师培训项目:《资本论》的四部手稿”第四讲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楼800会议室成功举办。讲座的主讲人是美国曼荷莲学院教授弗雷德·莫斯利(Fred Moseley),讲座主题为“《资本论》的第三稿:剩余价值分配理论完成稿——1864-1865年手稿(《资本论》第3卷)”。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慎萧博士担任主持、经济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田佳禾、李彬担任翻译,来自校内外的三十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莫斯利教授继续上一讲剩余部分的内容“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1861-1863年手稿)。首先,莫斯利教授指出,作为资本产品的商品与简单商品不同,来自不变资本的转移价值是以价格的形式给出的,用于生产生产资料所需的劳动力已经表达为价格形式。其次,资本主义生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流通的出发点是一定量的资金,而资本主义的目标是把一定量的货币转化为更多的货币,除了货币形式以外的一切使用价值都被抽象掉了。在场学者就不变资本的形式、马克思与斯拉法体系的区别等问题与教授热烈讨论。

    随后,莫斯利教授转向关于马克思1864-1865年手稿的讲解,并尤其强调恩格斯编辑整理时所忽视的部分文本。莫斯利教授指出,马克思已经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二卷中确定了生产的总剩余价值,在1861-1863手稿中发展总剩余价值的分配理论(平均利润率、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1864-1865手稿中继续讨论对预先给定的总剩余价值的分割(成本价格和利润、利润率、利润率和剩余利润率的关系)。他认为,关于《资本论》第三卷中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和第五章“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手稿中包含了更多细节,而第二章“利润率”和第三章“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变化不大。但遗憾的是,第二章“利润率”中遗失了部分十分重要的手稿文本。

    本场讲座中,在场学者就作为资本起点的货币是否执行了资本的职能、可变资本的决定是否还受到生产以外的其他因素影响向教授提问。莫斯利教授特别强调,要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统一整体的前提下对文本进行阐释;面对有争议的、不同的阐释,可以以哪一种阐释更能支持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逻辑自洽、结构完整来进行衡量和选择,关注不同时期马克思的创作内容、不同手稿中马克思研究重点的变化、尊重文本的连贯性尤为重要。“国际前沿教师培训项目:《资本论》的四部手稿”旨在促进《资本论》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共设计了六场讲座,敬请期待后续的学术盛宴。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