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者论坛第12期:“从《正义论》到《资本论》”

    2017年4月16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者论坛第12期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916会议室举行。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白刚老师作了题为“从《正义论》到《资本论》:政治哲学的客观主义转向”的专题讲座。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吉伟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郗戈副教授和庄忠正博士担任评议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周丹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薛丹妮老师、北京出版社李易明编辑及人大校内外师生40余人参加了讲座。

     

    白刚教授指出,从时间上看,罗尔斯《正义论》在《资本论》出版约100年后才出版,但是从逻辑上讲,政治哲学的当代转向则应当是从《正义论》的主观主义到《资本论》的客观主义。白刚教授从三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政治哲学的客观主义转向,分别是政治哲学的危机和复兴、《正义论》作为正义问题的主观主义表达和《资本论》作为正义问题的客观主义表达。

    一、政治哲学的危机和复兴。白刚教授分别从“什么是政治哲学”、“政治哲学的发展”、“政治哲学的危机”、“政治哲学的复兴”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白刚教授指出,政治哲学在根本上是一种哲学,区别于传统抽象思辨的哲学,也不等同于实证化、经验化的政治科学。政治哲学是哲学自身发展过程中追问问题的方式、视角的内在变化,哲学自身视野、立场、角度的转变。白刚教授高度概括了政治哲学从古希腊的“德性的”政治哲学、近代“道德的”政治哲学,再到当代“技术的”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到20世纪初期,分析哲学一统天下,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兴起使得政治哲学陷入危机。一直到1971年罗尔斯《正义论》的发表,危机出现了转折,政治哲学重新兴起。

    二、《正义论》作为正义问题的主观主义表达。白刚教授指出,进入21世纪,传统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重新融合。以《正义论》为代表的政治哲学,超越甚至取代了分析哲学,标志着政治哲学的复兴。罗尔斯《正义论》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二战后的福利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作为公平的正义”。为何说罗尔斯《正义论》是政治哲学的主观主义表达?白刚教授指出,从罗尔斯开始,哲学从经验实证主义转向了理性思辨,从近代自由主义的“经济人”转向了罗尔斯的“道德人”。罗尔斯具有一种理论自觉,即实现正义的道德原则。值得注意的是,罗尔斯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关注公平的分配。罗尔斯对于“经济人”道德层面的挖掘,实质上是一种理论想象和思想实验。罗尔斯自己也称自己为“现实主义的乌托邦”。

    三、《资本论》作为正义问题的客观主义表达。白刚教授指出,和罗尔斯不同,马克思力图将乌托邦现实化。罗尔斯在追求资本逻辑的前提下,探讨分配正义何以可能,而马克思则是在瓦解资本逻辑的前提下,关注如何实现生产正义。白刚教授指出,马克思的生产正义的实现,需要首先沉浸到资本逻辑中去,而后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私有制。白刚教授强调指出,生产正义实现之后,分配正义自然随之而来,按需分配是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结果而不是前提。为何说《资本论》是政治哲学的客观主义表达?白刚教授指出,这是因为《资本论》旨在资本逻辑的客观运转之中发现资本主义症结所在,更具有现实性。

     

     

    最后,白刚教授特别强调,《资本论》是资本主义的解构学,现时代政治经济学批判也在一定意义上走向复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也要求我们回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回到《资本论》。

    在整场讲座中,白刚教授立足文本,娓娓道来,不仅高度概括梳理了政治哲学的发展脉络,同时对《正义论》和《资本论》的政治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剖析,对于马克思的《资本论》政治哲学提出了新颖的阐释。

     

     

    在评议环节,郗戈副教授认为,白刚老师的讲座视野十分开阔,从西方政治哲学的问题史切入《资本论》,在政治哲学的转向之中彰显《资本论》独特的致思方式和生命力,他的探讨是以问题式和思想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抓住了政治哲学转变的关节点,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庄忠正博士认为,无论是《正义论》还是《资本论》或是其他思想家,研究正义问题时都关注社会现实问题,都力求改变世界,相比于《正义论》,马克思《资本论》的正义论具有更大的彻底性和力量。

    在提问阶段,郗戈副教授、庄忠正博士、郑吉伟教授、周丹副研究员以及其他在场师生与白刚教授作了进一步探讨。讲座在一片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生周晓)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