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政党——民间政党外交与人文交流”工作研讨会顺利召开

    11月17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政党研究平台(CPPS)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政党——民间政党外交与人文交流”工作研讨会,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凝练研究方向,加强平台建设,拓展平台影响力,推动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当代政党研究平台首席专家吴付来主持会议。中联部四局二级巡视员丁逾、研究室政党处处长寇立研、《当代世界》编辑部副主任张凯、中组部党建研究所世界政党研究室副主任陈慧晶、北京市委组织部党建研究所所长王大广出席会议。

    中联部四局二级巡视员丁逾表示,当代政党研究平台在开展对非洲政党的研究时要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要考虑到大国博弈中非洲的地位和作用。许多非洲国家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应当着重研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中联部研究室政党处处长寇立研表示,当代政党研究平台的研究方向和聚焦主题有重要意义,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彰显平台的政治站位;要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百年历史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格局,突出平台的时代特征;要发挥平台跨学科的整体研究优势,总体把握各国政党的发展情况;要在研究中突出创新性,在建党百年的关键历史节点更彻底地阐述中国之治的成熟经验。

    中组部党建研究所世界政党研究室副主任陈慧晶介绍了研究室开展政党研究的主要工作。她表示,在同外国政党进行交流时,如何讲好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的故事,介绍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运行机制,都是值得深入挖掘的课题。希望未来研究室与平台在学术方面深入交流,进一步开展相关合作。

    北京市委组织部党建研究所所长王大广表示,平台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出亮点、做出品牌,不仅要发挥智库作用,也要拓展社会影响力,未来进一步搭建和完善平台运作机制,广泛吸纳各方资源助力平台发展。

    《当代世界》编辑部副主任张凯表示,研究非洲问题需要了解非洲政党的理论和现实。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部分国家形成了主导党的政治体制特点,应当重视非洲国家的政党政治,围绕中非关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非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法学院教授冯玉军,国际交流处处长、法学院教授时延安,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杨德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家刚,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法学院副教授孟涛等专家结合各自学科背景,就平台建设和课题研究方向进行对话研讨。

    专家们充分肯定当代政党研究平台所开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对外交流传播等内容开展交流。他们认为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要立足根本、集中优势、突出特色,在创新宣传思路、探索多元话语体系的同时,采取更高效的宣传手段与方法,做到理论阐释和案例推广相结合、中国立场和全球视野相结合,充分发挥当代政党研究平台的智库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张晓萌具体介绍了当代政党研究平台的科研目标、课题进展和下一步工作的计划。

    吴付来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与会专家学者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增强了我们推动平台建设发展的信心。他表示,当代政党研究平台作为学校跨学科重大创新规划平台,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学校优势,整合学术资源,凝聚专业力量,深化与兄弟单位合作。平台目前处于起步期,正在扎实开展和推进基础性研究工作。在上级部门和学校的指导下,在专家的鼎力支持下,当代政党研究平台将进一步拓展研究深度和广度,打造政党研究新型智库,助力中国人民大学早日建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