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春暖迎,万物向阳生。中国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时间”。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25年3月4日12时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大会发言人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衡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特别报道现场直播评论嘉宾。
新闻发布会开始前,王衡回顾梳理了2024年人大工作的闪光点,指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找准人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定位和任务,强化使命担当、扎实履职尽责,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人大保证全面有效实施宪法法律的关键作用、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都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生动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优势。王衡用“优异的立法答卷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保障”评价人大立法工作成果,指出立法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与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盼实现“双向奔赴”,一部部“补短板、强弱项、促创新”的法律相继制定修改,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法治动能。王衡用“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扎实推进”评价人大监督工作,以黄河保护法实施情况专题询问为例,指出人大监督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确保各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确保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实现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王衡用“直面热点、回应关切、充满期待”概括对整场新闻发布会的印象和感受,并从人大自身工作、科技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关系四个方面对中外记者提出的13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王衡指出,全国两会向来被誉为中国的政治“风向标”、经济“晴雨表”,举国关注、举世瞩目。把今天的中国放到时代和世界的构成的坐标系中进行纵横比较和精准定位,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今年全国两会的特殊意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局势下,全国两会承载着凝聚共识、擘画蓝图的重任,对未来发展航向的锚定将“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也将以“中国的确定性”为世界贡献稳定的力量与治理的智慧。
版权所有 © 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