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分论坛三——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

    2024年11月16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第七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三分论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在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912教室顺利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明琨老师出席论坛并担任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王紫楠同学担任主持人。

    1.jpg

    华中科技大学的李桂阳同学做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论析》的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削弱了人的片面发展的“现象”、“强国必霸”“文明冲突”论调的“幻象”及人与自然矛盾的“乱象”,开创了现代化新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他首先从西方现代化世界观中“应然”与“实然”的悖谬讲起,认为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西方现代化世界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是欧洲封建神学对人的遮蔽的“祛魅”。然后他从人、社会、自然三个方面讲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独特世界观的基本意涵。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世界观弥合了普遍性与特殊性、连续性与阶段性、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现代性属性的鸿沟和断裂。

    2.jpg

    中国人民大学的高海洋同学的报告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的驾驭:基于马克思资本权力批判思想的视角》,他首先阐明了资本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对社会劳动或产品以及劳动力的支配权力,逐渐成为一种强大的现代社会的支配力量。然后从历史生成和发展衍化两个方面对资本权力进行剖析:技术进步和分工管理的变革加强了资本权力的深度。在广度上则主要体现在其对劳动力进而对无酬劳动的支配、抽象对具体的支配、对社会生活乃至整个国家的掌控。因此,资本权力的扩张会造成现代社会发展的三重矛盾与冲突。最后他从经济基础层面、政治引导层面、意识形态层面和全球交往层面对中国式现代化驾驭资本力量的可能路径提出了方案。

    3.jpg

    陈明琨老师对两位同学的优秀论文作出点评,建议李桂阳同学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六观”说明世界观的首要地位,强调选题的重要性和依据。在结构方面,要文章内容的详略有别,强调结语的简明性与概括性。同时需要处理好“特征”与“本质特征”的关系,做好概念辨析,对现有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建议高海洋同学在后续研究中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融入进去,在论述资本权力的超越时增加“生态”的相关论述,进一步聚焦主题,理顺逻辑链条,平衡好观点表达与论证支撑,作出更加系统的论证。

    4.jpg

    东北师范大学的陶勇宇同学在题为《现代性批判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公共性”逻辑》的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以资本、历史和人为线索形成资本逻辑批判、抽象历史哲学批判、人的异化境况批判为基本框架的现代性思想。他认为,作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实践表达的中国式现代化,核心是“公共性”逻辑,遵循的是的“公共理性”而非效率原则,打造的是“命运共同体”而非“中心主义”式的交往。他进而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体人民”的真实性超越西方立足“特殊利益”的虚假性、以“公共理性”超越西方“工具理性”至上、以“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西方“文明终结”话语,是力图建构“新现代性”的现代化。“新现代性”区别西方现代性的关键也在于“公共性”逻辑。

    5.jpg

    聊城大学的孟煜同学的报告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主体性的出场逻辑、价值意蕴和建构路向》,她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现代化,解码文化现代化离不开构建新的文化生命体。她首先从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奋斗、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探索三维视角,解释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主体性的出场逻辑。然后又从四个方面指出文化主体性的价值意蕴: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坚强支撑,为中国共产党引领时代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文化基础,为世界文化交流互鉴提供鲜明文化特性。最后她指出,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建构路向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文化建构的内外协同。

    6.jpg

    陈明琨老师对两位同学的优秀论文给予点评,建议陶勇宇同学进一步完善标题内容,使文符其题、题彰其文。在文章内容中增加依据分析,深化原因分析的前置说明。同时强调总论式表述的出场重要性。在本文中加入“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可以作为论述的逻辑前提和基础;指出孟煜同学的文章聚焦性较强,是学界当前的前沿话题。建议通过加入“根脉和魂脉”的论述增加理论板块,优化文章结构,厘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同时要注意把握核心概念的出场和定义,讲清文化主体性的结构要素,提升文章内容的连贯性、针对性。

    分论坛三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主题,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对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刻探讨,参会同学在论文报告及老师点评中获益良多,在此过程中深化学术见解,开拓学术视野,了解改进方向。第七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三分论坛圆满结束。

    7.jpg

18

2024-11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