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者论坛之“名家讲座”第23期“资本蝴蝶:马克思的一种demongstrating”

    2018年11月9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者论坛之“名家讲座”的第23期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800会议室举行。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天俊教授应邀作了一场题为“资本蝴蝶:马克思的一种demongstrating”的专题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侯衍社教授、张秀琴教授担任评议人。哲学院副院长臧峰宇教授、清华大学陈浩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宋友文副教授、庄忠正副教授等现场聆听了讲座。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谭清华副教授主持了讲座。

     

     

     

    马天俊教授提出对报告的内容具有前提性的若干前见—抽象、类比、隐喻、Demonstrate。他指出言语活动的“取”,以及“不取”,抽象基于具体。“取”意味着缔造某种秩序,秩序带来理解和行动的指引。Abstract带有动词的含义,带有一个动作的含义。抽象都基于具体,具体和直接经验相关,言语活动可以超越感官,但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总有一些经验性的东西值得我们抽取。analogy 类比也是一种抽象,是“取”相对熟悉的项的那部分内容建构起相对陌生的项的(部分)内容。

     

    马天俊教授列举了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一些关于“蝴蝶”的文本。如:“资本在能够像蝴蝶那样飞舞以前,必须有一段蛹化(verpuppt)时间”、 “蛹化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同样的社会化身”、“商品的转化形式或它的金蛹保留在自己手中的必要性和欲望也发展起来了”、“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他变为蝴蝶,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等等。他将资本比喻成蝴蝶,将商品和货币分别比喻为幼虫和蛹,运用概念工具将资本作为社会事实纳入理论考量,从而展现事实、昭示本质、阐明规律。马天俊教授提出马克思将资本视为蝴蝶,实际上意味着一整套特定的demonstrating,我们讨论其作用、限度与问题,可使马克思学说的特定思维方式得以呈现。

     

    在评议环节,侯衍社教授提出,马天俊教授的观点非常新颖,《资本论》给人的感觉原本非常抽象,而马天俊教授的修辞学的方法具有启发意义、解读的方式特别别致,使人感觉《资本论》很有意思,有利于对《资本论》的内容有比较深的把握。张秀琴教授提出,很多人认为比喻和隐喻,如我们之前所熟知的“资本先生”、“土地太太”、“铁链上的玫瑰花”等等,给理解带来了很多困难,但隐喻是一种构型,是一种格式塔化。臧峰宇教授提出一系列问题:马克思为什么把资本比喻为蝴蝶“资本是美丽的吗?资本有益吗?……

     

    马天俊教授对以上评议作了相关回应。他指出,马克思没有取蝴蝶中“美”“有益”的东西,但是在研究中做类别的抽象,也可以接着延伸性的使用。抽象的“取”是有限的“取”,这种“取”是没有规则的。隐喻的模型具有启发性。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