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云充电”系列讲座第十一讲 郝立新教授作学术讲座

    6月18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云充电”系列讲座第十一讲在线上举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郝立新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的原创性贡献”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朱岩主持,近350人线上聆听。

    郝立新教授以“两个结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这几个重大判断和科学命题为线索,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坐标和哲学视域”“在哲学上占据了两个制高点”“原创性的哲学观点和哲学方法”三个角度回答和阐释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的原创性贡献。

    郝立新教授首先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区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味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许多原创性的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和最重要的成果,它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这个重大判断和理论定位体现了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的统一。

    针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坐标和哲学视域”这一定位,郝立新教授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新时代的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置于21世纪的时代坐标中,运用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把握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走向或趋势。

    郝立新教授认为,首先要从“时代”与“大局”的联系中认识当今的中国与世界。其次,要从理论与实践、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中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外,要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中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凝结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体现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强烈的现实文化关切以及自觉的文化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谈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时指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这一精辟概括同样适用于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据了真理的制高点”,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而对于“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郝立新教授以人民至上、共享发展、共同富裕、脱贫攻坚、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为例,进行了讲解和分析。

    最后,郝立新教授总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哲学观点和方法,包括揭示民族历史与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大历史观;揭示现代社会发展多维度的新发展观;揭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机理的新矛盾观;以文化自信为基础、发掘中华文化的哲学智慧的文化观;阐释多层次价值理念的新价值观体系;以及具体多样的科学思维方法等等。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郝立新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鞭辟入里。聆听讲座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的原创性贡献”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更为深刻的理解。

    “学术云充电”系列讲座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结合疫情防控形势,为丰富学生疫情期间的学习生活,提升学生学术能力和科研素养而推出的学术活动。学院党委将邀请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开展主题精彩、内容丰富的学术讲座,引导学生在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的同时不忘“云充电”,注重自身学术能力的提升。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