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第37届博士生论坛

    2016年3月7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第37届博士生论坛获奖论文报告会举行。报告会以“全面深化改 革与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侯衍社、党委副书记吉昌华以及博士生、硕士生近6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 军、张云飞、何虎生应邀作点评。

    本届论坛聚焦“全面深化改革与马克思主义”,即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着眼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 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自2016年1月发出征文通知以来,共征得20余篇学术论文,经有关专家的严格评审,安丽梅、赖婵 丹、洪略、黄耀霞、吴淑丽、王小燕等六位同学的作品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在本次博士生论坛中获奖。刘建军、张云飞、何虎生三位教授为六位获奖同学颁 发了获奖证书和奖品。

    在论坛开幕式上,侯衍社副院长代表学院向参与报告会的各位研究生表示欢迎。他提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生论坛已经举办到了第37届, 有着良好的传统和广泛的影响力,对其它许多学校举办类似的活动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影响。而本次博士生论坛的主题“全面深化改革与马克思主义”以及其下设的六 个题目,不但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也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而主办方也为论坛活动做了周密和充分的准备,报告会邀请到的刘建军、张云飞、何虎生三位教授更是 各自领域内的专家。因此这次报告会对于每一位参与的研究生同学而言都是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通过参与让学术与思想在充分交流中进步。

    随后六位同学分别就自己的参赛论文作了学术汇报。赖婵丹以《论资本逻辑和生态危机的关系》为题,着重从资本的“生产逻辑”和“消费逻辑”两方面探讨 其与生态危机的关系,具体阐述了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黄耀霞作了题为《中国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创新和发展中的“问题意识”批判》的 报告,她区分了“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分析了当前中国语境下“问题意识”中的误区及其成因,并试着提出了构建正确“问题意识”的途径。安丽梅以《传 统友善理念的创造性转化探析》为题,从甲骨文和说文解字的方向解释“友善”内涵,讨论了传统友善理念的创造性转化的可能性与实现途径。吴淑丽的《当代中国 集体主义的困境——基于多元社会思潮冲击下的道德反思》报告从“集体主义”内涵的嬗变讲起,分析了当下市场经济对集体主义的解构,最后探讨了走出集体主义 困境的途径。洪略的《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历程及其意义》报告从文本和史实入手将马恩的统一战线理论划分成三个阶段并具体阐述。王小燕从 现实出发,强调了当下“阶级斗争”理论的意义,分析了毛泽东的阶级斗争理论,作了题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贡献》的报告。对于每位同学的报 告,教授们都做了详细中肯的点评,在肯定文章价值的同时,毫不讳言地指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帮助同学们获得提升。三位教授还针对学术规范与论文 写作的相关问题,包括论文选题、文章逻辑、注释规范等,谈到了自己多年研究以来的心得和建议,“板凳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半句空”是他们对各位研究生提出的做学问的应有态度。

    最后,吉昌华副书记对整场报告会作了点评和总结。他提到,三位教授的点评具体而深入,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希望各位获奖的同学认真对待,有所提 升。同时,他希望各位同学们能够多多利用这样好的交流平台,树立更高的学术追求,学院也会尽可能提供资源,为同学们打造更加良好的平台。最后,他希望各位 在场的研究生能从今天的论坛中有所收获,保持一种昂扬的精神状态,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在学术的道路上去追求、学习、沉淀。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论坛,是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之传统、特色和优势品牌之一,在校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论坛的宗旨,是通过对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发展研究之学术前沿问题的深入探讨,推动研究生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发现并关注现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学 术性的讨论,以提高研究生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学术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多年来,论坛以开放性的学术视野、前沿性的学术探讨成为优秀研究 生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论坛从1996年开始创设以来,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37届。论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主办、学院研究生会承办,主要面向马克思主义 学院的博士生、硕士生,同时亦向中国人民大学相关院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开放。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