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第29期党史工作坊 聚焦比较与历史视野下的社会运动及其对中共研究的启示

    2016年12月16日下午,第29期中共党史学科青年教师工作坊在人文楼800会议室举办,本期研讨活动系纪念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20周年、中共党史学科创立60周年推出的系列学术品牌活动之一,由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学科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本期工作坊聚焦“比较与历史视野下的社会运动及其对中共研究的启示”,邀请上海财经大学比较政治与政策中心辛格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凯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夏璐博士三位青年学者主讲,夏博士担任主持人。同时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孙龙副教授担任点评专家。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耿化敏副教授、董佳副教授、李坤睿博士以及研究生、本科生三十余人与会。

     

    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便与各种社会运动所紧密联系,其本身也是社会与政治运动的一个绝佳案例,在党史遵循传统政治史、组织史、人物史的基础上,在当代多种学科相互交流的大背景下,以社会科学视野下的社会与政治运动视角进行再认识不失为一种新的、有益的尝试。由此,各位学者以其研究成果为我们呈现出了在比较与历史视野下的社会运动发展概况及其对中共研究的启示。

    辛格老师以拉美地区的的社会运动及其对政治改革的影响为题,简要介绍了拉美地区的社会运动概况及其主要诉求和在当下的新变化,以巴西劳工党为案例,形象的阐述了社会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政党发展这一现象,同时,通过参与式预算这一政策创新,解释了如何通过政治改革进而将社会运动纳入到政治日程当中,以比较的方法说明了社会运动在拉美地区如何推动政党发展以及政治改革。

     

                    

     

    夏璐老师则以历史视野下的香港地区社会运动及对政府策略之思考为题,通过勾连自香港近代以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及其主要诉求,用政治发展的方式介绍了香港地区的社会运动;此外,通过对比历次香港地区的大型社会运动,强调更要注意之前的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参与者对后来政治运动的参考意义。同时,通过现在香港地区社会运动的诉求,夏璐老师进一步阐述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具体实践及对其应有的理解,进而更加明晰了政府对待社会运动应有之策略与方法。

     

          

     

    周凯老师则聚焦抗争政治视域下群体性事件与政府应对策略,周凯老师首先指出,中国内地的社会运动更符合社会抗争,即主要因为突发性事件而造成,之后周凯老师进一步指出内地的社会抗争类型可以简要分为“土地型”、“环保形”以及“泄愤型”,二社会抗争的起因也主要与环境、自身财产有关;同时,通过对城乡不同地区社会抗争的实证对比,社会抗争在城市更倾向于和平进行,而在农村则很容易演变为暴力型运动,这与城市中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信息较为发达、社会形态较为多元有关,而农村的政府—民众二元模式以及相对闭塞的宗族结构则容易使得抗争运动演变为暴力性事件。

         

     

    在点评环节,孙龙老师指出对于社会运动即任何政治事件都应该很好地兼顾其历史视野,以政治发展的眼光去观察,特别要注意政治运动过程当中之前运动的方式以及人对当前运动的影响,由此在中共研究领域,也要有用政治发展的方式去考察各种问题的意识。

     

    在互动讨论环节,与会师生围绕政治运动如何促进政党发展、社会抗争运动的分类等问题展开讨论,对一系列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达到了预期效果。

     

     

    中共党史学科工作坊是我校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为国内外青年学人搭建的中共研究制度平台,致力于加强中共党史党建、中国现当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海外中共研究等相关学术领域的对话和交流。自2013年10月创办至今,我校中共党史学科青年教师工作坊已定期举办28期,编辑出版工作坊专刊《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第1—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015、2016),在校内外和党史学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我校巩固和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