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维木研究员做客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院 解读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的现况与前瞻

    2015年3月11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共同主办的纪念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前沿讲座在逸夫会议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荣维木研究员应邀作了题为《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的现况与前瞻》的学术演讲。本期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虎生教授主持,来自校内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和机构的60余位师生聆听了讲座。

    抗日战争史作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荣维木研究员首先梳理了抗战史研究的三个阶段:抗战研究最早开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主要是基于搞清楚战争基本规律,以制定正确对策,还谈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建国后至1980年代初期,抗战研究开始作为真正的历史进入学者视野,此阶段特点是研究被包置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研究之中,不是独立的历史分支学科研究,带有局限性;1985年之后,伴随着外部环境的宽松和多边档案的开放,在学界共同努力之下,抗战研究取得很大成绩,已经逐步成为近现代史研究中的“显学”。

    荣维木研究员重点介绍了1985年之后30年抗战史学术研究的三个变化:一是研究视角由中共党史的阶段史拓展为中国近代史的阶段史。出现这种转变,一方面是由于要调动全民族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建设社会主义系统工程的需要;二是研究主旨由以论代史转向对历史真实做科学总结。抗战史求真主旨的贯彻,最突出的表现是开始对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予以比较客观的描述和评价;三是研究空间由单纯的政治、军事史研究扩大为包括经济、文化、社会在内的全部历史现象的研究。同时,新的研究范式和战争遗留问题等全新课题,也开始出现大量成果。最后,荣维木研究员指出抗战研究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实证性研究有碎片化的倾向;二是民族主义情感支配下有反科学的倾向。

    在讨论互动环节,荣维木研究员同与会师生就欧美学术界对中国抗战评价、台湾对中共抗战评价、抗日根据地研究新进展、新革命研究范式和中共“联合政府”主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演讲结束后,何虎生教授对荣维木研究员的学术报告予以高度评价,指出报告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全面介绍抗战研究的学术进展和存在问题,充分体现出荣维木研究员在中国抗日战争研究领域的卓越建树。

    荣维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编审,《抗日战争研究》原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秘书长,中国口述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首席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中日关系史、中共党史、中华民国史、史料学与口述史。主要编著有《炮火下的觉醒----卢沟桥事变》、《日本教科书问题评析》、《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抗日战争热点问题聚焦》、《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等。论文《谁在制造谎言----评日本右翼的军国主义史观》获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理论文章入选奖。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