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论坛”第九期:“马克思恩格斯文献档案的漫漫旅途”

    2016年7月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论坛”第九期在人文楼915教室举行。本次论坛的主讲人是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文献搜集发展部负责人马林•范德海登博士(Dr. Marien van der Heijden),主题为“马克思恩格斯文献档案的漫漫旅途”。

    范德海登博士首先对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从伦敦辗转抵达阿姆斯特丹的漫长旅程作了详细介绍。其中,既涉及到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其文献遗产的分属,又涉及到二战期间社会民主党的有识之士对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的保护与拯救,更有苏联购买这笔遗产的插曲以及它们最终入驻国际社会史研究所的结局。随着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从伦敦到柏林到哥本哈根再到牛津最后到达阿姆斯特丹的漫长旅程,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名字:考茨基、伯恩施坦、梁赞诺夫、尼古拉耶夫斯基、阿多拉茨基、布哈林、波斯图姆斯……之后,范德海登博士介绍了国际社会史研究所收藏的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的具体情况特别是2015年完成的数字化工程,并实际演示了如何在网上浏览珍贵的马克思恩格斯文献手稿的步骤,令人颇为兴奋。范德海登博士最后指出,国际社会史研究所未来有三项工作计划:一,把数字版马克思恩格斯原始手稿同MEGA纸版卷次结合起来,进而实现对马克思恩格斯文献著作的全文检索。二,把国际社会史研究所收藏的三分之二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同俄国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收藏的另三分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结合起来,从而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的完整呈现。三,把同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相关的材料,如马克思恩格斯工作过的报刊、杂志,影响他们思想的书籍等数子化。范德海登博士的讲座内容丰富、生动具体,既富历史性,又富学术性,让我们在阿姆斯特丹之外近距离地感触到了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

    郗戈副教授对本次论坛作了点评。他指出,对我们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遗产堪称“尼伯龙根的宝藏”。幸运的是,它们并没有沉入海底,而是与我们同在。他认为,历史是分层的,而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正是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精品。它们把握的是历史深层的东西,即历史的规律。之后,范德海登博士和师生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张秀琴教授担任本次论坛的主持人,赵玉兰副教授担任学术翻译。参加论坛的有北京市委党校的袁吉富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代月副教授、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的周丹和杨洪源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的李娉博士、北京科技大学的王俊博博士以及我院谭清华副教授、沈江平博士、庄忠正博士等近30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6年初推出的学术品牌。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以“主题讲座”“对谈”和“对话”等多种形式,为国内外、老中青三代学者和青年学生构建学术交流与对话的高端平台,以期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

    (2015级马哲专业 单森供稿)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