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第25期中共党史学科青年教师工作坊举行,探讨中共党代会常任制与党内民主的发展路向

    2016年7月13日上午,我校第25期中共党史学科青年教师工作坊在人文楼800会议室举行。本期研讨活动由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承办,以“中共党代会常任制与党内民主的发展路向”为主题,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耿化敏副教授,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党校副校长郜工农,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颜杰锋副教授,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靳呈伟副研究员担任主讲人。研讨会由耿化敏副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德山教授应邀担任评论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赵淑梅和有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参与研讨。

    探索党代会常任制,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史党建学界始终关注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推动执政党建设进入新阶段,为党代会常任制实践和理论探索注入了新活力。为促进党代会常任制的学术研究,本期工作坊邀请党史党建学者齐集一堂、发抒己见,把握前沿动态,拓宽研究视野,切磋理论方法,以增进相关认识。

    耿化敏副教授从中共历史角度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建设至改革开放时期探索党代会常任制的5个历史阶段,梳理了以“椒江模式”为代表的几种地方经验,总结了所积累的主要经验。耿化敏认为,党代会常任制应是一个围绕着党代会定期召开并能经常性发挥作用这一核心问题,包含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党代会年会制、党代会党代表提案制、党代会运行机制等在内的仍处在探索过程中的一整套的制度规范的总称。它从提出到试点,始终坚持中央自上而下的指导部署与地方党组织自下而上的积极探索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存在着党代会常任制与党代会其他制度的边际厘清、地方试点瓶颈的突破、党代会常任制常设机构的设置、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短板等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前,坚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与渐进式改革路径的结合,在深化地方试点中不断推进实践前进和理论突破,应是未来的基本走向。

    郜工农研究员作为上海金山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观察者和研究者,根据理论政策研究和地方实践探索相结合的体验,分享了他对我国基层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一个标本——上海“吕巷模式”的研究成果。他认为,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逐步形成了具有浓郁乡土特点、初具基层党代会常任制实践规模的“吕巷模式”。“吕巷模式”之所以会发生,是区域民主底蕴、地方社会民主、基层党建探索创新、地方社会发展转型、区委科学决策等五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精神特质在于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注民众诉求。“吕巷模式”在早期以健全组织架构、开辟党代表与党委的“绿色通道”、搭建多种载体平台、加大党代表监督力度等方面为主要内容,近年来在实行“主题化年会”、建立“代表委员联络室(站)”、建立党代表约见制度等方面取得新成就。“吕巷模式”的意义在于:其一,这是新时期基层治理方式新变化的科学回应;其二,反映了基层民众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强烈诉求;其三,提供了乡镇党代会常任制实践的一个标本。郜工农强调,作为一项“根本性的改革”,基层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应基于各地现实的经济基础、文化底蕴和思想道德根基,不能超越党员和党代表的思想认识水准。

    颜杰峰副教授从党代会常任制的沿革、党代会常任制的现存困境、党内选举与党内民主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党代会常任制对于党内民主的发展方向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实行常任制的目的是“使代表大会可以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而从学术界的研究来看,党代会常任制存在着一些困境和问题,如:法理依据问题,设立常设机构问题,常任制下如何处理其余“内三会”、“外三会”的关系问题,等等。颜杰峰教授通过与学界代表性观点的对话和比较,结合若干案例,深入了分析党内选举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共党人一直践行党内选举制,党内选举可以推动其他党内民主要素的发展的重要性。    

    靳呈伟副研究员从当代世界政党党代会制度建设的视野下,在梳理国外政党文献的基础上,从国外政党全国代表大会的类型、国外政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地位与职责、国外政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构成、国外政党全国代表大会的运行等几个方面,系统深入地比较了国外政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制度建设及其异同,如党代会有常规全国代表大会、特别全国代表大会两种,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存在当然代表(专职代表)、 选任代表、委任代表(指派代表)、预留代表等几种。在比较的基础上,靳呈伟认为同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政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相似性,不同国家(或地区)同类政党(主要指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度也具有相似性,而且前者的相似性大于后者。

    在评论环节,杨德山教授对几位学者的发言作了专业而独到的点评,并结合自己的调研经验和学术研究,从党代表与党员的关系、党代表的代表比例、党代会常任制与党内民主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杨德山强调,几位学者在学术背景、研究命题、观点见解上各有共同点和不同之处,较为全面地把握了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党史研究与党建研究的特点和规律,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对话,推进了相关问题的研究,达到了学术研讨的效果,希望工作坊能够继续为学者们对话提供平台。主持人耿化敏对参与研讨的各位学者表示了感谢,总结了本次研讨的收获和启发,指出党代会常任制的探索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课题,不应因循守旧、停滞不前,而应在坚持中不断深化、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未来的工作坊在选题上将继续关注党建议题,发挥党史党建学科应有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的功能。

    中共党史学科工作坊是我校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为国内外青年学人搭建的中共研究平台,致力于加强中共党史、党的建设、中国现当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海外中共研究等相关学术领域的对话和交流,推动我校党史党建学科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至今已经举办25期,公开出版工作坊专刊《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第1—4辑(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2016),在校内外产生一定社会影响。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