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行首期中共党史学科青年教师工作坊

    10月30日下午,首期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学科青年教师工作坊在人文楼8楼会议室举行。本期工作坊以“中共党史研究方法论前沿”为主题,由中共党史党建教研室耿化敏副教授担任主持人,邀请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王海光教授担任评论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宋学勤副教授、徐进讲师、夏璐讲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张海荣副教授共4位青年教师担任主讲人。王海军、岳明君、董佳、赵淑梅、路克利、欧阳奇等中共党史学科和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以及研究生20余人参加了研讨。来自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华女子学院思政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校外的一些青年教师、博士生旁听了本期工作坊。

    新世纪以来,个案研究的累积和地方档案的发掘,已经成为中共党史研究不断深入的重要引擎。张海荣围绕个案研究是否导致了“历史的碎片化”、是否解构了“宏大叙事”、是否反映了“历史的普遍性”的热点问题,分析了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现状、问题与趋向,强调扎实的个案研究是破解当下中共党史研究中“有题目无问题,有理论无知识(常识),有博大无精深,有宣传无学术”等深层次问题的有效路径。徐进则以“统购统销”与1947年中共整党为例,探讨了从地方县级档案的发掘和解读中如何判断实证研究的价值、提出学术问题并在历史情境中科学解读史料,强调了地方档案的解读对于自下而上地深入研究“1950年代的中国”之价值。

    在中共党史实证研究日益兴起的学术气候下,如何增强方法论意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导引作用,是本期工作坊的另一关注点。宋学勤针对实证研究中存在的回避现实问题、忽视理论关怀的价值偏好,提出从“历史、现实、理论”的三重维度提炼“问题意识”,以推动中共党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夏璐回顾了西方政治学界运用理性选择论、科层组织理论、精英替换理论、社会政治运动中的资源动员理论、计量经济史等理论方法去研究中共问题的代表性成果,提出对theory的理解应从高深、宏大的叙事转向可触及、可检验的逻辑关系,强调借鉴政治学的中层理论对于转换中共党史研究话语体系之必要性。

    针对4位青年教师的发言,王海光教授给予了深刻中肯的点评,强调个案研究代表的微观历史研究路径和历史长时段研究中的宏观理论构建,属于互动关系、互证关系。个案研究应反映中共历史发展中的“主轴问题”,研究者应设定研究的对象、条件、边界和目标,在多元历史方法论的观照下,实现对于中共党史知识体系的解构和建构,以推进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化进程。针对将西方社会科学理论框架硬性切入中共党史研究的倾向,王海光强调党史学者既要有国际性的学术视野,关注宏观理论的建构,又要通过回到历史现场、复原历史事实的方式,警惕西方理论在党史研究中的适用性问题,避免理论先行、先入为主式的研究倾向。

    与会的专家、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在工作坊的互动环节,就历史著述中的史论关系、方法论的应用等话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中共党史系主任杨凤城教授对于工作坊给予了充分肯定,鼓励青年教师把新史料的发掘和研究方法的创新结合起来,并提出两点希望:一是以开放的学术心态,践行“百家争鸣”的学术精神;二是对学术抱有敬畏之心,甘坐冷板凳。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中共党史学科青年教师工作坊,旨在追踪党史学科前沿动态热点,关注新领域新课题新成果新方法,增强青年党史学者的交流对话,提升党史研究的境界水平,推动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学科的品牌建设。该工作坊以本校中共党史专业青年教师为主,同时邀请校外青年学者和博士生参加研讨,由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担任评论人,努力为中共党史青年学者架设制度化的学术交流平台。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研究生吴起民、梁吴颖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