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思政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教学论坛在人大举行

    12月13日,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教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召开。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郑萼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代表学院致辞。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王易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市50多所高校的150多位专家学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了论坛。

    吴付来副书记代表学校对论坛召开表示祝贺,对与会学者表示欢迎。他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植根于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独特优势。高等学校在引领社会风尚、弘扬核心价值、抵御错误思潮、防止非法渗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因此,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重大战略工程、也是一项长久的重要任务。中国人民大学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坚持深耕经典、强调亲身践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一段时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觉、外化为行动。主要从4个方面展开:一是发挥学科优势,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支撑;二是坚持办学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三是牢记使命责任,引导全体教师做实现中国梦的“梦之队”的筑梦人;四是重视校训传播,让“实事求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频共振。

    徐艳国副司长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讲透彻;二是要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个环节中来;三是教师要身体力行,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

    郑萼副书记传达了市委教育工委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指出要抓好教材建设、抓好理论研究、抓好交流和研讨,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在行动上,内化在修养上,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优秀人才。

    郝立新院长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和做法,表示要认真做好落实工作,力争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

    在专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教授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位置,梳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刘建军教授区分了一般的和特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客观精神的和主观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制度建构原则的和公民行为规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6对概念的相互关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树荫教授提出要坚持层次性原则,按照不同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层次有侧重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教学展示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汪亭友、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久高、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季雨、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邢国忠,分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讲解和展示。

    当日下午还召开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四个分论坛,分别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及教学实践,深入交流和研讨了各门课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教学重点、难点、经验和设想。

    据悉,该论坛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王易工作室具体承办。论坛旨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中央、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落实《北京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京办发〔2014〕24号)部署,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