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学勤教授率团赴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2019年11月25-27日,应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UJ)人文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和孔子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学勤教授率团赴南非约翰内斯堡对其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团队其他成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蔡立庆老师、王东教授、韩海涛副教授、张飞岸副教授、岳明君老师,以及博士研究生柳宝军、赵萌琪、钟万如、肖培艺、单文鹏。其间,访问团到访约翰内斯堡大学,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约翰内斯堡大学(UJ)人文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和孔子学院共同主办的“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教学:视野与方法的再思考”国际学术研讨会,双方重点围绕在21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相关领域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教学的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25日上午,宋学勤率团先后到访约翰内斯堡大学和苏西教授工作室。9时“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教学:视野与方法的再思考”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正式开始。宋学勤代表中方代表团致辞,在致辞中首先对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的盛情邀请表示感谢,她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约翰内斯堡大学举办以“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教学:视野与方法的再思考”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既是中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中非两国人文社会科学交流,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不断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体现。随后,她回顾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历史,详细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几年在教学科研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她希望在后续的学术交流中能够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的深化发展。宋学勤还代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向约翰内斯堡大学赠送礼品。

    接下来,学术交流分“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社会”“马克思主义研究:议程和见解”“马克思主义与治理”“马克思主义:过去与未来”四个分论坛逐一开展,团队成员围绕大会主题分别发言。

    宋学勤教授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与中共党史研究”为题进行学术报告。她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方法论,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方法论与中共党史学科结合起来,才能深刻揭示中共党史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方法论要不断发展以获得自我变革的能力,在对现实问题和学术潮流的开放中、在具体的中共党史研究实践中回应冲击,以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生命力这两个方面,深入阐述了中共党史学和中共党史的丰富内涵以及中共党史的学科的建设要求,正面回答了现实与理论的挑战。

    蔡立庆老师以“发挥第二课堂,培育‘青马英才’”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他在介绍“青马英才”项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育人传统、建设多位一体的载体平台、构建上下一体的体制机制、抓好撰文发声的重点工作的主要做法的基础上,着重阐释了“青马英才”项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分析问题的工具、主动服务好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注重实践育人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唱响青年“好声音”弘扬时代“正能量”的主要成效。

    王东教授以“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观和外交理念”为题进行学术报告。他基于大历史观的视角,系统梳理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三代中国领导集体的外交理念,提出了习近平把毛泽东、邓小平这二者思想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借鉴了毛泽东的世界关怀和邓小平的民族关怀,但又有创新发展,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在习近平看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起点,毛泽东的世界关怀是终点,这一创新观点。

    韩海涛副教授以“跨越‘贫困陷阱’:中国道路的逻辑”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她从“贫困陷阱”这一世界性难题着手,着重从如何摆脱“人”“地”“业”三方面的深度贫困,分析了中国对社会深度贫困因素的精准把握和变革扭转,并且明确指出了中国成功跨越“贫困陷阱”的经验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国上下同心,统筹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任务。

    张飞岸副教授以“用马克思主义重塑历史”为题进行学术报告。她基于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结构性危机主要是劳资力量对比失衡的结果这一判断,分析了美国社会科学凭借现代化理论和民主化理论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置换为民主国家与非民主国家的对立,对社会主义力量形成了有效遏制。她进一步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马克思主义重新叙述被美国自由主义改写的历史,恢复历史真相,重塑社会主义正当性,为应对资本主义危机提供新方案。

    岳明君老师以“智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智能化探析”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她立足于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代表所开启的智能时代,从教育技术与应用手段的智能化、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智能化、教育主体智能化以及教育智能化并不意味着技术万能论四个方面,阐释了通过教育智能化以增进其理论吸引力与创新力是马克思主义发展题中应有之义的重要论断,并对在迥异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环境的时代条件下,如何保持自身底色与特质、如何有效展开与发挥作用、如何继承与发展,作了思考和展望。

    单文鹏同学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法的理论思考”为题进行学术报告,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法的基本内涵、概念辨析、内在本质以及研究的着力点。

    钟万如同学以“理解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三条路径”为题进行学术报告,从理论、实践和现实三个层面,探讨了深入学习和研究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路径。

    柳宝军同学以“试论中国特色政党治理的世界意义”为题进行学术报告,介绍了中国特色政党治理的特点与优势以及对世界政党治理的引领示范意义。

    赵萌琪同学以“中共治国理政经验对外交流的示范效应”为题进行学术报告,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优势是党的领导,并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作出思考和回应。

    肖培艺同学以“香港‘基本法’起草前期准备工作的历史考察”为题进行学术报告,阐释了香港“基本法”起草的重要性,并从历史逻辑的角度梳理了起草前期的相关准备工作。

    在外方学者发言中,约翰内斯堡大学Costa Georghiou教授以“马克思主义教学作为一种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当代价值”为题,将当代政治学中的西方主流政治学理论与新兴政治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比较分析。Thaddeus Metz教授以“马克思在非洲的价值:两种现实主义的观点”为题就马克思主义与非洲乌班图主义中的共享、自由等方面进行深入比较。Trevor Ngwane教授就“后共产主义和去殖民化运动:在社会学中马克思主义教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题围绕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和民主社会化运动进行讨论,分析其共同目的和后共产主义的价值演变。Fritz Nganje教授以“新自由主义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学:若干反思”为题重点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教学问题。James Furner教授以“后康德主义理解马克思的正义观”为题,提出了公正的可普遍化原则及对自由主义政治的若干评论,结合全球化的背景分析了如何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公平。Graham Dampier教授以“自动化与普遍基本收入:马克思主义对工业革命中商品生产的分析”为题分析了技术革命下,资本如何在全球市场流通。Mandla Sishi教授以“回到未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解构”为题分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路向。在互动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围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理论与正义问题、香港问题与一国两制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在友好的交流氛围中形成了许多理论共识。

    此次南非约翰内斯堡学术访问,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扩大马克思主义学科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访问团成员到访约翰内斯堡大学,围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教学:视野与方法的再思考”这一主题,先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智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1世纪马克思主义等不同角度作阐释报告,不仅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的精神风貌和学术水平,而且也加强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世界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提升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