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系列讲座在公共教学楼三楼3204教室顺利举办。刘进伟副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的讲座。
2025年3月5日上午至11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胜利召开。大会听取、讨论并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刘进伟副教授以2025年全国两会为抓手,深入分析了2025年全国两会中的民生关切。同时,刘进伟副教授从学术角度为同学们介绍了研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文献资料与研究著作,为本场讲座提供了现实基础与理论前提。
首先,刘进伟副教授介绍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内涵和价值。他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贯彻民主集中制、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显著优势。之后,刘进伟副教授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实践要求。他详细解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几个基本特征,并指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大原则以及未来目标。最后,刘进伟副教授分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他认为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平台作用可以优化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发挥立法作用能够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基础,发挥监督作用有助于提高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质量。
本场讲座详细解读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关系,并指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优势,激励同学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系列讲座紧密围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刻领会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版权所有 © 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