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系列讲座”第六讲 “党的文化思想史研究” 成功举办

    6月30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系列讲座”第六讲“党的文化思想史研究”在人文楼900会议室举办。

    本场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起民博士主持。

    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耿化敏担任主讲人。讲座从柯林武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名言切入,强调在政治史研究的传统之外,从思想史维度书写中共历史,就是中共文化思想史研究之意义所在。在回顾学术界既有研究的状况的基础上,讲座强调了中共文化思想史的研究意旨在于:确立“元问题”即中共在领导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有关文化问题的知识、思想与观念的历史;明确“党派意识”即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的不言而喻的“预设”是阶级观念(从阶级的视角看文化)、党的领导观念(把文化置于一种有领导的轨道之上)和意识形态观念(意识形态是文化的内核);注重“贯通眼光”即中共文化思想“历史的延续与变革”,阐发中共文化思想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从传统社会主义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长、发展、转型与革新的历程。

    关于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的历史出场,讲座结合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前沿成果,指出从全球史视野来看,西方列强入侵后,中国遭逢的千年变局,其题中应有之义就是传统意识形态的崩溃和文化自信的丧失。恰恰是在近代中国文化救亡的曲折历程中,伴随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文化主张,以马克思主义重建中国意识形态,以新的文化创造重塑中国文化自信。

    关于中共文化思想的百年演进,讲座将其划分为革命时期以建构新民主主义文化为主轴、建设时期以追求社会主义文化为主轴、改革时期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轴和新时代以塑造实现民族复兴的文化自信力为主轴的四个基本阶段,概述了其具体历史阶段及其特征,总结了各个阶段思想发展的基本经验。

    关于中共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讲座强调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野下的中华文化复兴这根主线:把握意识形态的重建与文化自信的重塑两大任务:把握文化思想的历史、理论、实践三大逻辑;把握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四个阶段的承继、发展与变革;把握文化发展的理想理念、政策方针、制度建构、组织体制、丰富实践等五个面相。

    关于当下中共文化思想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走向,讲座认为当前全球化的大潮大势与逆全球化的支流同时并存,存在现实层面的文化竞合问题,文化建设既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同时又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理想层面的文化统合问题,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完善和发展中国文化发展的雁阵格局。就发展前景来看,中国共产党身怀文化自信、勇于文化创造,坚持守正创新,致力于实现包括文化复兴在内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主持人吴起民进行总结,认为讲座清晰地展示出了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从长时段、大历史视野下看待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从全过程、全场景看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主轴的特点,体现了主讲人对于中共文化问题的思考。吴起民认为中共党史是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活历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文化思想史启示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种子与中华文化的肥沃土壤结合起来,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的文化思想史研究,要注重初心,注重探索,要研究实证的思想史,要把思想史理解为历史主体应对客观环境的思想和行为过程,要表现出多样化探索的研究方法,注重理论逻辑同历史逻辑相统一的重要原则和思想方法,避免现有部分研究存在的单向度呈现文本的问题。

    此次讲座线下与线上同步进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相关专业的百余名师生在线观看了讲座。

    此次讲座在师生中产生热烈反响,现场与线上观众积极提问。

    (耿化敏教授回答线上观众提问)

    参与讲座的师生纷纷表示,通过耿化敏老师的讲座,对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的元问题、发展阶段、逻辑结构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不仅学习了中共党史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同时进一步坚定了学史增信、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决心,要从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百年奋斗历程当中汲取强大精神滋养、砥砺磅礴奋进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