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首都五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论坛顺利举办

    5月31日下午,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继承与创新”为主题的首都五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八层会议室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五个学校的硕士研究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相关问题。

    论坛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以及我校等首都五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们参加了学术论坛并提交学术论文。论坛邀请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以及点评老师梁树发教授、李玉峰副教授和郗戈副教授参加。

    首先,由郝立新教授为本次论坛致辞。他谈到:第一,记住要求,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记住做学术的要求;第二,寻找榜样,在座的各位研究生同学大家互为榜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挥作用;第三,接受帮助,我们大家要乐于接受帮助,同时也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好的批评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帮助;第四,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为普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贡献。

    接着,由主持人宣布了本次论坛的获奖名单,郝立新教授和梁树发教授为获奖同学颁奖,参会师生一起合影留念。

    本次论坛的第二部分是学术研讨环节,优秀论文获奖者就论文内容做了详细报告。来自北京大学的张艳萍,清华大学的王小龙,中国人民大学的李威、曹玟棽,北京师范大学的申志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刘晓东等同学分别就自己的论文向论坛做了详细报告。

    北京大学张艳萍同学作了题为《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研究》发言,阐释了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的价值目标,该文主要选取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为研究对象,对马克思早期开始提出的人的解放思想进行研究。

    清华大学学生王小龙就《人民民主专政下的不断改革引论》为主题进行发言,从哲学的时间观透视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改革是坚持主观时间观和客观时间观的统一。

    中国人民大学李威同学的发言题目是《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构建》,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并提出了新的概念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来概括这两种分法的理论体系,这不仅不必再对党的理论创新一一列举,而且还能够有效统一全党思想、达成民族共识的理论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曹玟棽就《试论在马克思的市场理论背景下推动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为题进行发言,阐述了以马克思的市场理论为基础,寻找理论依据来推动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

    北京师范大学2013级研究生申志清以《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看中国治国方式的转变­­——从政策治国转向制度治国》为题发言,她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由政策治国模式开始逐步向制度治国模式转变,制度治国的建设和实现,可以有效地缓解政策治国的不足和缺陷,提高政治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刘晓东同学作了题为《历史发展的评判:物的标准与人的标准》发言,阐述了物的标准和人的标准是相辅相成的两部分,人的标准判断是物的标准判断的目的和出发点;而物的标准是人的标准判断的手段和方法。

    期间,梁树发教授、李玉峰副教授、郗戈副教授分别就部分同学的论文作了精彩点评,就论文中的一些问题给出了切实而中肯的指导意见,郝立新教授也对此做了一些重要的补充。梁树发教授认为,此次论坛对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成立50周年具有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都应该具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理论修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论文报告环节结束后,参会的部分同学也就论坛主题和论文内容提出了一些问题、想法,论坛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圆满结束。

    本届论坛为各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首先,硕士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值得称赞。大家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的治国方略、历史发展的标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等几个话题进行研讨,选题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次,这种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研究生间的对话交流方式值得提倡。这样能够让大家取长补短,分享经验,共同进步与成长。

     

    最后,论坛在梁树发教授的总结发言中进入尾声。他谈到,硕士研究生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学生应当多接触学术活动,多看多听多想,不要荒废青春美好时光。希望大家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做深、做透、做细,并将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学术论坛坚持办下去。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