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论坛”第33期: “德国马克思年的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讨论”顺利举行

    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编辑促进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客座教授罗尔夫·海克尔(Prof. Rolf Hecker)作了题为“德国马克思年的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讨论”的主题讲座。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秀琴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徐洋编审、马克思主义学院赵玉兰副教授担任评议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胡晓琛博士担任学术翻译。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贵贤副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陈长安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文莲博士、任劭婷博士、王莅博士等学者以及校内外60余名本硕博学生参加了讲座。会场高朋满座,气氛非常热烈。

    海克尔教授首先介绍了德国在2018年即马克思年的各种纪念马克思的活动。他首先播放了两段视频。第一段视频是5月5日在特里尔马克思故居重新开展典礼上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的致辞;第二段视频是中国政府赠送给特里尔市的卡尔·马克思雕像的揭幕典礼。海克尔教授指出,这两项纪念活动很有代表性。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在其演讲中首次把马克思与拉萨尔并列,称其为党的创始人。这与此前德国社会民主党一贯的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保持适当距离的行事方式有很大差异。另外,在莱茵州立博物馆举办的马克思生平著作展截止目前已有4万名观众观展。这个数字虽然远远不及中国国家博物馆纪念马克思大型展览的参观人数,但是就德国而言,就特里尔这个小城市而言,这已经是很庞大的数字了。

     

    接下来,海克尔教授以德国的11种左翼杂志为基础,从宏观上总结了当前德国马克思主义的五个讨论热点。

     

    第一,公平正义问题。它包括四个基本方面:首先,所有人的参与机会均等;其次,所有人获得均等的社会福利,包括教育等等;再次,个人住房问题;最后,饮食与衣物的基本保障。海克尔教授指出,德国贫富差距的扩大构成了这一讨论的社会背景。各个流派都在争夺关于公平、正义概念的阐释权。对这些概念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的阐释路径。

     

    第二,财产和所有制问题。海克尔教授认为必须区分财产和所有制形式。所有制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私有制、公有制、集体所有制等。简单地谈论财产废除是行不通的。尽管有观点认为共有、共享这种形式会超越国家和市场,但是目前存在的所有的共享项目只有通过国家的法律保障才能存在,这意味着它们并不能超脱既有的所有制形式。海克尔教授认为该观点只是关于私有制消失的幻想。

     

    第三,资本主义的转型问题。近年来,关于资本主义转型的方式出现了很多新的概念,例如后福特主义的生产方式、数字化工业4.0、个人对个人的生产等等。关于转型问题,一些德国学者出版了相关论著,比如米歇尔·布理,他在论著中提出了“现实的乌托邦”,主张资本主义终将进行多层次的转型;罗伯特·库尔兹则提到资本主义的衰落和崩溃问题。海克尔教授认为,要分析好这一问题首先要对生产力的发展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他看来,资本主义自动的衰落和崩溃是不可能的,它会经历多层次转型,但目前这一切还只是“乌托邦”。

     

    第四,价值、货币理论和世界市场问题。这个问题在当前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尤具现实性。国家监管和多国组织对世界市场的干预有何影响?德国学者史蒂凡·克鲁格讨论了相关问题,他基于《资本论》写了五卷本的《资本主义的批判》,其中涉及到资本积累的通用理论、货币的政治经济学、社会的不平等、阶级结构等问题。

     

    第五,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问题,或者说生态学问题。随着近年来马克思的摘录笔记在MEGA2中的出版,马克思对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地理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展现在世人面前。海克尔教授特别提到马克思在农业方面就生态学对地租的影响所作的研究。他指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需要强调,一方面是因为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比如安娜里斯·格里泽、美国学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卡尔-艾里希·福尔格拉夫、日本学者斋藤幸平的研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全球的生态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最后,徐洋编审和赵玉兰副教授对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讲座在同学们积极的提问和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