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云充电”系列讲座第九讲 杨凤城教授作学术讲座

    6月5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云充电”系列讲座第九讲在线上举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凤城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大历史观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朱岩主持,近600人线上聆听。

    杨凤城老师围绕“从中华文明历史长程中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在历史长时段中审视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在国际视野中看待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三个方面,向大家讲解了如何在大历史观视域下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

    杨凤城首先对“大历史观”这一概念进行了溯源,认为我们现在提出的“大历史观”更多是指党和国家的政治范畴。他强调,从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长程中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能够更立体、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率领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程。

    针对“在历史长时段中审视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这一点,杨凤城指出,对于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节点,从民族复兴的大历史观出发,便不必拘泥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长短、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机问题,不能机械地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而纠结于社会主义在中国是否早产的问题,而是转换站位与角度充分认识中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对于民族复兴的决定性意义。由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长时段”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大历史”看改革开放对于社会主义的创新创造,我们能更准确而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继承性与创新性,认识其作为一个制度体系的内在结构。

    对于如何“在国际视野中看待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杨凤城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十月革命开启的人类历史新潮流中。党从成立的时候起,在从事本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放眼全球、胸怀世界且对时代潮流极为敏感,从来都是把中国的前途命运与世界发展大势、时代潮流联系在一起。强化国际视野,是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学术影响力的需要。

    最后,杨凤城总结道,中国成就、中国道路引起全球瞩目,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与日俱增。正因为此,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迎来前所未有的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机遇。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分析透彻。聆听讲座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对如何在大历史观视域下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有了新的认识和更为深刻的理解。

    “学术云充电”系列讲座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结合疫情防控形势,为丰富学生疫情期间的学习生活,提升学生学术能力和科研素养而推出的学术活动。学院党委将邀请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开展主题精彩、内容丰富的学术讲座,引导学生在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的同时不忘“云充电”,注重自身学术能力的提升。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