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森教授主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6月13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论坛”第14期在人文楼800会议室召开。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教育部原社科司司长杨瑞森教授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讲座。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主持论坛。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云飞教授、张秀琴教授担任评议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侯衍社教授、经济学院罗来军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欧阳奇博士、路克利博士和校内外众多师生参加了论坛,全场座无虚席。

    杨瑞森教授在连续两个半小时讲座中采用史论结合的方式从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他立足于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指出了在当代把握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高校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的基本情况,集中探讨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他特别强调要加强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关于我国传统文化内容的研究,阐述了研究该问题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第一部分,杨瑞森教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意义。一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需要。习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所作出的理论贡献及其思想理论体系都是重大的、深层次的、现实的理论问题。其中,最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对于传统文化的精辟论述。杨教授强调,习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讲的很多,讲的很重,讲的很新,讲的很深,很有创新价值和指导意义,必须从历史的角度深入研究这些重要思想。二是澄清理论是非的需要。理论界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学习研究习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认真清理。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的需要。应该把传统文化理论层面的内容上升到原理层面,让优秀传统文化进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在第二部分,杨瑞森教授介绍了自己十八大以前参与的关于弘扬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的一些重要工作。他提出了一个基本研究方法,即将传统文化思想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联系起来考察。他指出,理论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传统文化关系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当前应把习总书记传统文化思想与毛泽东传统文化思想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在第三部分,杨瑞森教授强调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若干理论问题。一是对文化概念的界定和文化科学内涵的本质把握。二是关于文化交流和传承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问题。三是社会历史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关系问题。四是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对中国共产党和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进行总体评价和阶段性分析。五是要深入研究习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精辟论述,深刻领会它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和发展。

    郝立新教授高度评价了杨瑞森教授的讲座,认为讲座有激情、有问题、有历史、有故事、有分析、有批判,高度赞扬了杨教授的历史责任感、历史担当精神、治学精神和学者风范。张云飞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认为在当代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要注意分析和批判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复古主义,二是文化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他主张打破“中西马”之间的藩篱,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在提问和交流环节,侯衍社教授、罗来军教授、路克利博士等多名师生与杨瑞森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杨教授针对提出的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问题,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关系问题等等,一一做了回应和解答。论坛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供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 邹苗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