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学者讲坛之杜斯特:境遇主义者们与景观社会

    2016年5月1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外学者讲坛”系列学术活动暨庆祝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20周年系列讲座在人文楼八层会议室举行。曾任瑞典艺术学院教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研究员以及瑞典哥德堡大学思想史系讲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会学学院客座教授的杜斯特(Dariush M Doust)教授做了一场题为《居伊•德波:境遇主义者们与景观社会》的学术讲座。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侯衍社教授,郑吉伟教授、赵玉兰副教授、张晓萌博士等40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我院副院长侯衍社教授主持,郑吉伟教授点评,张晓萌博士担任翻译。

    在此次讲座中,杜斯特教授首先介绍了境遇主义和情境主义国际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境遇主义对于法国巴黎“五月风暴”以及列斐伏尔等哲学家在思想上的影响。杜斯特教授重点解读了境遇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思想。在情境主义的理论建构中,隔绝(Isolation)和分裂/现实的碎片化(Fragmentation/Separation)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推动着景观社会的形成。德波认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已进入影像物品生产与物品影像消费为主的景观社会。景观不仅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商品形象和符号构建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在精神层面已成为一种物化了的世界观,其本质上不过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商品完全成功的殖民化社会生活时刻的现实表现,景观社会的形成是与资本积累密不可分的,是一种役人于无形的社会。在讲座的导论和背景研究部分结束后,杜斯特教授播放了德波在1973年摄制的电影长片“景观社会”的部分内容。

    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吉伟教授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杜斯特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在其后的互动讨论环节中,杜斯特教授就参会者提出的在景观社会中无产阶级如何实现变革等问题做出回应。

    “海外学者讲坛系列”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学院国际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品牌,本次讲坛进一步增进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海外学者的联系与交流,激发了青年学生的学术热情,扩大了这一品牌的学术影响力。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