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成功举办

    5月17日至19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成功举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95位营员在精彩和充实的夏令营活动中开拓了视野、展示了风采,也坚定了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习研究的决心与信心。

    本届夏令营共有来自102所全国知名高校的375名优秀大学生申请,报名人数、营员规模创历史新高。本届夏令营在继续选拔推荐硕士生候选人的基础上,首次设置了选拔推荐直博生候选人的环节,有效推进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面建设。

    5月17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付来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蔡立庆副教授、副院长陶文昭教授、郗戈教授、张晓萌副教授和全体夏令营学员参加开营仪式。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王易教授主持开营仪式。

    吴付来在开营辞中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表示欢迎,并从学校历史、学院特色、学科优势和名家风采等方面,向营员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的优良传统、深厚底蕴和强大实力。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共党史等基础理论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拥有国内最齐全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群。中国人民大学致力于全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贯通本硕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涵盖七个二级学科的全学科培养体系,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是推荐优秀本科生进入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最后,他希望全体营员在夏令营中相互学习、有所收获,了解人大、走进人大。希望青年学子们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能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大发展的有利契机,以最大的热情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学习研究之中,坚定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志向,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开营仪式后,郗戈向营员们介绍了学院人才培养的优势、特色和现状。他表示,学院人才培养的突出优势特色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和全学科培养体系。这些优势特色体现为推免硕士生、推免直博生、硕博连读等多渠道贯通选拔机制,以学科基本文献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多层次的研究生科研平台以及学术活动资助、科研产出激励机制。最后,他详细讲解了推免的相关规定,提出了适合攻读研究生的三个标志:内在的学术兴趣、持之以恒的定力、优秀的科研潜力。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雷声教授应邀作题为“走进马克思主义”的专题讲座。张雷声教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概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建设三个方面介绍了作为学问、学术和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她表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理论原理与历史、现实的结合,是理论原理在历史发展、思想实际中的运用,其整体性体现为方法、逻辑和历史的整体性。她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强化学术意识,确立问题导向,必须要研读经典,与思想家进行对话。张雷声教授的讲座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讲座由学院副院长陶文昭教授主持。

    5月17日下午,夏令营学员们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校史馆。通过现场观摩和实物展示,大家全方位、多角度理解了人民大学的光辉历史与发展前景,感受到人民大学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

    随后,夏令营还安排了3场师生座谈会。学院党委副书记蔡立庆副教授、副院长郗戈教授、张晓萌副教授、赵玉兰副教授、庄忠正副教授、张智副教授、夏璐博士、李坤睿博士、王衡博士、马慎萧博士、任劭婷博士、王莅博士等教师代表和在读研究生代表,与营员们一起围坐交流、畅所欲言。大家就各专业的学科特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活动、社会实践、国际交流等方面进行对话交流。营员们加深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的了解与认知。

    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维持研究生生源开放性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举办首期以来,已成功举办9期,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模式,为全国各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广泛影响,辐射带动了一批高校启动大学生夏令营。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