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36届博士生论坛顺利举办

    2015年1月7日上午,以“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当代中国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36届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报告会暨颁奖仪式在人文楼八层会议室举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党委书记杨凤城教授、副院长张旭教授、院党委副书记吉昌华老师、刘建军教授以及陶文昭教授应邀出席。

    本届论坛聚焦“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当代中国发展”,即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着眼当代中国发展问题,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自2014年11月发出征文通知以来,共征得20余篇学术论文,经有关专家的严格评审,选出3篇优秀论文。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滕明政的《吸纳、拒斥与法治:国家治理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的积极调适》一文荣获一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马凤阳的《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及其社会伦理价值》一文荣获二等奖,哲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付高生的《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剥削现象》一文荣获三等奖。

    在论坛开幕式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对学院长期以来开展的博士生论坛给予了充分赞誉。郝院长要求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应充分重视问题意识,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同时,郝院长希望论坛能够进一步发展品牌,扩展视野,吸引校内外多领域师生多方交流。

    在随后进行的优秀论文报告环节中,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滕明政对其获奖论文《吸纳、拒斥与法治:国家治理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的积极调适》从吸纳、拒斥、法治三个方面论述了国家治理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为应对国家治理采取的几个主要策略。陶文昭教授在点评时指出,作者有明显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但中心思想与文章主题结合、学术观点与语言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以厘清。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马凤阳则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角度阐述了其获奖论文《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及其社会伦理价值》的中心思想。刘建军教授在点评中指出,作者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理论深度,其通过经典文本的解读使得论证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仍需注意论述的清晰性,把握论述的主线。同时,刘建军教授还为大家讲述了如何从文章的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等部分做好论文的撰写工作。

    哲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付高生从现象、关系、性质、评价、措施五个方面对其获奖论文《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剥削现象》进行了一一描述。张旭教授在点评时对该同学在论文撰写方面的问题意识表示肯定,同时也对其在论述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又细致的分析。参与论坛的各位同学和老师还对此文所提出的剥削现象提出了许多尖锐的问题,一度使论坛的交流讨论达到高潮。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杨凤城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学术论文应进一步增加解剖问题的勇气,同时寄语论坛要继续保持开放性,通过选取各专业同学感兴趣的、适度的话题来吸引更多不同专业的同学进行学术交流。

    “博士生论坛”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之传统、特色和优势品牌之一,在校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论坛”的宗旨,是通过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发展研究之学术前沿问题的深入探讨,推动研究生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发现并关注现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学术性的讨论,以提高研究生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学术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多年来,“论坛”以开放性的学术视野、前沿性的学术探讨成为优秀研究生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论坛”从1996年开始创设以来,迄今已成功举办了36届。“论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承办,主要面向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生、硕士生,同时亦向我校相关院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开放。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