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7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支部各同志发挥自己优势特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重点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展开了学习和讨论。
杨凤城同志指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这个历史决议体现出三大特点:第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主线回顾和总结党的历史成就。第二,“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是“历史决议”的灵魂或曰核心问题导向。第三,以大历史观审视党的百年历史,得出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新结论。百年奋斗征程,我们在经验总结中提出中国道路,今后要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要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走现代化道路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世界提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展现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展示中国方案,为人类做出中国独有的贡献。
杨德山同志指出,学习了六中全会的精神和《决议》的全文,整体感觉,第一,给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党的历史提供了根本指针。一部百年党史,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主题,两条制胜道路,三次理论飞跃,四个历史时期,五个线索勾勒。第二,“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决议》的主旨要求,党员同志在这方面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自觉。这是由中国具体的国情,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精髓,由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精髓所决定。第三,学习第三个历史决议,必须与前两部历史决议结合学,与“三大规律”结合学,与“两个大局”结合学。总而言之,个人学了之后,真是有种感觉:一部《决议》反复学,眼底风云看不休。
何虎生同志指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地位特殊,意义重大。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必须结合党的百年历史学,从党史的角度看决议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尤其是从事党史研究的各位同志,更应如此。学习决议,要牢牢把握住决议的核心内容,这就是“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百年党史所展现出的历史规律。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每到时代转换的历史关头,都需要也会产生领导核心、产生创新理论。并且,从党的历史来看,领导核心、创新理论产生后,党的事业也会一帆风顺。
陈家刚同志指出,学习《决议》感觉收获很多,启迪很大。第一,关于为什么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条件下制定《决议》。我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其一,我们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其二,《决议》提出的“三个需要”根据可以从两个维度去理解。其三,制定《决议》是立足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放眼未来。第二,《决议》在党的建设方面内容多、分量足,为在实践中思考党建、推进党建、研究党建明确了基本思路和遵循。第三,如何学习《决议》?我个人觉得,首先,应该结合上下文学,即结合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结合党带领人民所进行的奋斗历程学习。其次,比较着学,即对照《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去学,对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其他重要历史文献去学习,发现其中的共通性,发现其中的区别,深刻领会其中的核心要义。再则,结合当下的实践学习,坚持“历史决议”的指导意义,发挥“历史决议”的导向价值。
王海军同志指出,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内部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贫富差距依然存在,面临着解决相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从外部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形势进入动荡变革期。在国内外复杂多变形势下,“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这条“赶考之路”上“危”“机”并存,需要借助丰富历史经验为之提供重要支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以更好地应对新时代各种风险挑战。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是总结历史、接续奋斗的经典篇章。从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与当代中国现实和未来走向的探索中,系统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与宝贵经验,形成关于百年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决议,这些宝贵经验“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游国立同志指出,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是在我国已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大背景下作出的,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和成功经验。《决议》的通过,充分表明百年大党已经发展成为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更加有力的执政大党。大家知道,第一个历史决议,带来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二个历史决议,带来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坚信,第三个历史决议,必将带来中国人民强起来的新的伟大飞跃。诚可谓,百年风华激荡人心,千秋伟业催人奋进!《决议》把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放在民族复兴的恢宏历史中去理解,更加明确了历史分期以及每个历史时期在民族复兴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党史教学与研究提供了清晰的历史逻辑和基本遵循。我们应该以此为据,讲好、研究好十条经验;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岳明君同志指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是在两个“一百年”交汇之际提交的一份继往开来的“答卷”,诚可谓万众瞩目,众望所归。个人认真拜读,感受最深刻的有三点:第一,《决议》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把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融于一体;第二,《决议》对于党的百年奋斗史有着明确的历史分期和相应结论,对每一阶段的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有着明确的定位和界定,对于党和国家的各种大事包括“文化大革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政治风波、祖国统一大业等等都采取了直接面对、不回避的态度,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党风范;第三,个人非常喜欢包括《决议》在内的许多中央文件的文风,不仅逻辑自洽、语言精练而且言之有物、文采斐然,这种文风正是我要努力学习追求的榜样。
赵淑梅同志指出,《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成就与经验,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意义。相比之前两个历史决议,这个决议在总结党的奋斗历程、成就和经验时把党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系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百年历程、成就和经验,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于党的建设百年历史的认识。第一,系统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实践和阶段性成就。第二,《决议》系统总结了党的建设百年成就。第三,《决议》将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自我革命作为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历史经验。第四,《决议》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决议》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常学常新。
李坤睿同志指出,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必须重视六中全会对三次飞跃、四个时期、五大意义、十个坚持等问题的阐发,尤其重视新提法、新论断与思政课既有内容的有机衔接。为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的飞跃,必须结合六中全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论述,阐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必须结合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论述,弄清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同时,是如何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如何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
黄小钫同志指出,《决议》的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的13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进行了全面总结,尤其是是高度评价了新时代以来党的建设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历史性成就的顺序方面,《决议》把党的建设的成就排在前面两位,另一方面,在历史性成就的内容方面,把党的全面领导从全面从严治党中单列出来,进一步凸现了党的建设的重要性。这种布局的背后,实际上表明:党的全面领导是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党的全面领导,就不可能取得一系列的历史性成就。同时,这也再一次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刘进伟同志指出,《决议》在总结各个历史阶段的历史成就时,均概括了人民军队在这一时期的建设历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同穷凶极恶的敌人进行殊死斗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军队坚决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以顽强斗争精神和实际行动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党的百年征程中,人民军队作为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充分彰显了党和军队的性质宗旨、我们军事制度的优势。对于党领导人民军队这一关键问题,《决议》明确指出,“有一个时期,人民军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突出,如果不彻底解决,不仅影响战斗力,而且事关党指挥枪这一重大政治原则”,“坚决查处郭伯雄、徐才厚、房峰辉、张阳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并彻底肃清其流毒影响”。在改革强军伟大征程中,首要的是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就我们校园环境来看,大学生参军入伍,是影响青年一代价值观的重要事情。我们在思政课教学、国防教育中,要注重解释这一问题。
周家彬同志指出,在建党百年的特殊时期,在我国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历史进程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召开了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这是一次将被载入史册的会议,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党史研究的皇皇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民族复兴的政治宣言。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50多名党员到世界第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上下求索的一百年、不懈奋斗的一百年,更是铸就辉煌的一百年、积淀经验的一百年。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争取读懂百年党史,讲好成就经验。
王兴同志指出,从字数上来看,这是十九大以来,篇幅最长的全会公报。公报提到,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现在,我们又面临新的形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正如《决议》所言,面对如此形势,我们必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项敬尧同志指出,全会是在党成立我们党成立一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我国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意气风发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全会,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决议》全景回顾了党百年奋斗的恢弘史诗,生动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密码,是一部极为生动深刻、具有极强现实意义的党史教材。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作为时代的教师,我要深刻学习和领会《决议》精神,将《决议》对重大时代课题的深刻思考和回答与教学融合起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在工作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刘俊杰同志指出,在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总结党的历史是为了让全党“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有两次著名的中央全会就“历史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并通过了在党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决议”。这两个历史决议,都是在党的重大历史关头完成的。这次全会决议是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三个历史决议是一以贯之、互相衔接的,这次全会决议坚持了前两个决议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基本论述和结论。但这次全会决议与前两个决议有非常大的不同,就是把着力点放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上,以推动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作为一名党员,我应当进一步学习、理解和贯彻好决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正确的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用历史的、全面的、客观的和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研究党的历史,做好本职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刘雨亭同志指出,“历史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这些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语境下的表达,充实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初步论断。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进程来看,这些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经验的理论化提升。我们应该注重考察这些原创性概念如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丰富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论断和理论预判。阐发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现代化进程、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原创性贡献。作为思政课教师,在讲课时不仅要向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什么,而且更应该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而不局限于抽象的理论推演,使学生能够深刻、具体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够真切感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朱喆琳同志指出,历史证明,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制度体系,具有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根植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所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的有益成果,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必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历史变迁。我们既要着眼长远、打好基础、建好制度,又要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扎实工作,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发展。作为立志于一名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与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党员和教师,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杜家丞同志指出,《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我们推进新时代中共党建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指导性文献。通过学习历史决议,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丰富和发展、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最新认识,要深刻理解新时代党在直面改革开放以后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条件下提出原创性思想、进行变革性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标志性成果的历史进程,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在今后一个长时期内更好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王国斌同志指出,在这次《决议》文件的第四部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的第八点,谈到了社会建设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第一句话就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治理明显改进。”百年来,我国的社会治理经历了革命化、政治化、社会化的发展阶段。百年巨变、沧海桑田。在本质上,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西方现代社会治理思想和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思想的理论综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桎梏,在引入西方现代社会治理思想的同时,发挥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的优势,以百年的不懈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作为一名党员和一名教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为指导,兼顾采用中外社会治理优秀思想资源。
胡竞方同志指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一是聚焦全会公报和决议本身,进行整体性学习,要学习全会内容,领会决议精神,更新授课内容,提升自我素养。二是注重在比较之中学习全会公报和决议,首先是一些提法和论断,与过去相比有所不同,如《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等,对于这些新的思想、新的提法和新的论断,不仅要明白新在何处,还要理解为何而新,了解其用意和深意;其次是作为党的历史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与前两个历史决议进行比较,具有理论延续性和理论创新性,既有同,也有异,需要研读文献,区分辨别,认真学习;最后是放在中国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看待决议,从而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更加坚定、自信、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是作为思政课教师,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用历史感染学生、理论塑造学生、精神感召学生,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以史为鉴、不懈奋斗。
支部书记宋学勤同志主持会议并指出,在重要历史关头,适时对重大问题作出历史决议,是我们党工作的一个基本方式和惯例。在建党百年之际,第三个历史决议系统地阐释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与历史经验,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历史决议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具有纲领性地位,拥有科学性与政治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辩证统一的特点。第三个历史决议着眼于未来,着眼于进步,号召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为党史研究提供遵循,指明方向,也提供诸多可以进行深入研究的议题。作为党史专业教师,我们应加强对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学习,将其融入到自身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争取做出更为优秀的教研成果。
版权所有 © 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