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班开班仪式发言——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代表刘宇晨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本科生刘宇晨,今天很荣幸能够有机会作为学生代表在此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辅修班级的同学们向参与辅修项目的所有老师表达由衷的感谢。转眼间,进入辅修项目的第一周即将过去。自建成这个有着24名同学的集体以来,各位老师用耐心温和的态度解答了我们每一个学习与生活上细枝末节的问题。老师们的负责与体贴,让开学初有些焦虑、紧张的我们,心中多了一份踏实、一股暖意、一种信心。

    为什么要参与这个项目?回答这个问题,要从家乡说起。家在天津的我对周邓纪念馆再熟悉不过。从了解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的故事到了解其他英雄伟人的事迹、从了解一个人物的历史到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我曾为无数伟大的战争而震撼,也曾为无数壮烈的牺牲而感动。我认识到,伟人的功绩不该被埋没,党的历史应被传承、传播。而马克思主义与我们的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是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和主流意识形态。要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们应当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好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研究者。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后,我更加坚定了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信心,并且意识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是十分关键的,对外传播马克思主义是非常重要的。记得在进入北外学习的第一堂课时,杨丹校长就以亲身事例向我们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内涵,传递了文化自信的态度。而学习好我们的第二语言——英语,则是让我们的中华文明走出国门必不可少的环节。也许辅修班级的同学们专业各异,经历不同,但想必大家与我都有相似的目标,那就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初入北外校园,口语水平不太好的我一时有些胆怯,但是上课后不久,我就被老师和同学们的真诚所感染。无论是“语言与社会”课堂上热情四溢的破冰介绍,还是“国际关系导论”中严肃激烈的国际形势讨论,都让我爱上了这个勇于交流、勤于思考的学习氛围。在了解了课程讲述大纲的情况下,老师们的循循善诱、同学们的好学不倦更使我对接下来的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期望我们能够通过对专业领域英文原著的阅读,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开阔视野,厚积知识底蕴,提升专业素养;在老师的引导和同学们的陪伴下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与能力,在学术训练中磨练自己,从而真正实现我们“用英语讲述故事,用故事打动人心”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同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时代的号角吹响,坚定了我们的使命担当”我们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有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对外传播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不仅是我们的梦想,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即使是尘雾之微,也可补益山海;即使是萤烛末光,也可为日月增辉,将个人前途与民族、国家使命结合起来,追梦路上的奋斗与激情将更为珍贵闪烁。让我们怀揣着自己的梦想,行胜于言、久久为功,在系统化的学习进程中严谨治学、踏实求学,努力成长为合格的马克思理论信仰者、传播者,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抱负的青年,成为汹涌澎湃的新时代后浪。

    谢谢大家。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