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分论坛“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功举办

    2022年11月26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国际学术会议第二分论坛“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线上顺利举办。危地马拉全国革命联盟国际关系书记奥拉·莉莉·埃斯科瓦尔(Aura Lily Escobar)、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安东、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树荫、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文成、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晖、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仁忠、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邦辉、外文出版社英文部英国籍专家大卫·弗格森(David Ferguson)、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顾光海、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汪勇出席并发言。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文昭主持。

    大卫·弗格森(David Ferguson)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的主题发言。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举世瞩目,世界高度关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对减贫脱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持续与全球社会分享现代化的经验,和平解决了各类争端。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贡献有目共睹,迫切需要寻求世界舞台的国际话语权,使中国故事、中国声音能够更好地得到展示和表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避免西式现代化的失败模式,减少不公平的社会现象,避免资源过度消耗;并指出“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形态,我们还需要继续走到一起,团结起来,共同创造更好的未来。

    朱安东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的主题发言。他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视角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他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道路。对比之下,现代西方社会的现代化理论是在二战以后的综合背景下形成的,西方政治精英试图通过这套理论将现代化的道路单一化。但是,这套现代化理论和西方真正的现代化历史是完全不一致的,也受到了各种理论的批判。在现代化的实践与理论发展过程中,我们审视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不难发现资本主义体系从来都是不平等的。在这个不平等的世界体系中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成绩,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新的蓬勃生机,而且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另一种可选择的理论和道路。

    王树荫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三维解读”的主题发言。他从中国式现代化从哪来、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三个维度进行阐述。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宏伟目标、中国道路和理论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意味着要走自己的路,同时也要深刻把握其内涵、特征和本质要求。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走自己的路的政治宣言,它既是一个口号概念,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一种实践行动。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艰巨的事业,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仍然在路上,前途光明,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团结奋斗。

    蔡文成作了题为“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重大原则的重要意义”的主题发言。他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重要原则:党的领导是根本性和保障性原则,社会主义道路是基础性和方向性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主体性和目标性原则,改革开放是实践性和动力性原则,斗争精神是策略性和精神性原则。这五大原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特色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具体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发展的根本保证。

    张晖作了题为“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意蕴”的主题发言。她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不仅打破了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话语上的垄断,更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中国既不走依靠战争杀戮、殖民扩张的道路,也不走以牺牲国家主权和丧失国家独立性为代价的道路,而是要走一条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她强调,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主题、文化根源和物质基础,向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刘东建作了题为“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发言。他从历史性、共识性、适用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中国方案,它的提出经历了出场、实践、演化的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必然,作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理想价值目标,具有精神感召力,作为世界观价值观指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动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也提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可对话可传播的空间。

    王刚作了题为“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的主题发言。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丰富,从现代化的性质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从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从现代化的特征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中国特色,鲜明体现了其独特性;从现代化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代化;除此之外,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现代化,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的现代化,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现代化。

    杨仁忠作了题为“在守正创新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发言。他指出,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历史经验,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守正创新的生动体现。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要坚持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原则,在守正创新中坚持两个相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处理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徐蓉作了题为“总体国家安全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主题发言。她从国家安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的角度着重阐述了非传统安全的风险,强调要重视非传统安全的渐变性、联动性、不确定性。任何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问题面前都不能独善其身和难以独自面对,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国家命运和人类命运已经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这种命运相连、关系加深的情形要求国际社会开展通力合作,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张邦辉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的主题发言。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具有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中国式现代化具备层次丰富的现代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苏联式现代化、西方式现代化的超越,突破了西方主导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率先打破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政治格局,终结了黑格尔、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为世界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方案,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

    顾光海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考量”的主题发言。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涉及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要求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要求用系统性思维深刻把握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的改革发展稳定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中的进一步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目的,为世界贡献了边疆民族问题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要始终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的二十字方针,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治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汪勇作了题为“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天下情怀”的主题发言。他指出,天下情怀是马克思主义全人类的价值体现,而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天下情怀表现在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追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不懈追求。同时,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天下情怀是我国实现强国梦想的必然,也是全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天下情怀作为我们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始终不渝遵循的价值理念,对于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世界的和平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陶文昭对本论坛内容作了总结发言,并希望与会专家可以继续加强学术交流。分论坛二会议圆满结束。

28

2022-12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