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刻度,铭记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与荣光。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人民日报社、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做光荣自豪中国人”为主题的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
初秋的北京,阳光明媚。9月18日,大学阶段课程《大国担当》通过人民网等平台正式播出,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也是对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召唤。中国人民大学20个思政课堂座无虚席,30名思政课教师和60名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专项研究生齐聚一堂,共同观看这堂意义非凡的思政大课。
思政课教师和后备人才专项研究生集中观看学习
这是中国人民大学继成功举办“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的又一次重要学习活动。活动现场,师生们神情专注,随着课程的推进,仿佛穿越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深入学习抗战历史,感悟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在思政课堂上观看学习大学阶段课程
课程结束后,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欧阳奇难掩激动之情。她表示:“参与大学学段的集体备课并担任主讲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淬炼与教育实践。我感受到集体备课的力量,也领悟到作为思政课教师,弘扬抗战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光荣而艰巨。”
参与“思政大课”录制指导工作和课程讲授特邀嘉宾的何虎生教授也深有感触:“尽管对这段历史已很熟悉,但备课过程中,仍不断被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展现的英勇不屈和巨大牺牲所震撼。讲好抗战故事,是我们思政课教师的神圣使命。”
作为集体备课的指导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秀军教授认为:“这堂思政大课,让我们的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大贡献,我们要旗帜鲜明、理智气壮地教育和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争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明琨则从教学角度谈到:“这堂思政大课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真实的案例、翔实的数据、扎实的史料,有力回应了学生和社会上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些疑惑甚至是误解,观点鲜明、说理清楚、论证有力,真正把伟大抗战精神讲深、讲透、讲活了。”
协调组织集体备课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智教授指出,“这堂课凝聚了学院多位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心血、展现了学院思政课教师的实力和风采。我们将持续用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这本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传承和弘扬好伟大抗战精神,引导青年学生挺膺担当。”
思政课堂的师生在课程片尾共同高唱国歌
国际关系学院本科新生骆思捷在随堂观看后动情的说,“这堂思政课使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突出贡献。我们中国青年在今后要更加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遍、站在公平正义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不断开创未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专项)朱芷萱在观看后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间节点,我们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既是对峥嵘岁月的回望,更是对时代使命的叩问。我们新时代青年要传承和弘扬好抗战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学生在思政课上观看大学阶段课程后发表观后感
本次活动是教育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特别策划的系列课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第一时间推进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深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实践,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大学在思政课建设方面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实践和经验参考。
版权所有 © 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04号 |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