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分论坛五——新时代党的建设与自我革命

    2022年12月24日下午,第五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分论坛五——“新时代党的建设与自我革命”在线上顺利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的八名硕博研究生作论文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家彬副教授出席并担任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葛禹含同学担任主持人,校内外40余位研究生参与此分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志强以《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党的领导”观念的历史考察》为题,探讨了“党的领导”意识的起源、领导的内容、领导的机制,回顾和辨析了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围绕“无产阶级领导权”还是“领导无产阶级”展开的思想争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杨紫秋以《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辩证法基础》为题,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视角,以辩证法作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依据和理性建构,揭示出党的自我革命蕴含了“自己肯定自己”、“自己否定自己”、“自己扬弃自己”的三个层次。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硕士生官执以《近十年来党章研究回顾及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图谱量化研究和内容分析》为题,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绘制出近十年党章研究知识图谱,分析了党章研究相关议题的发文数量、主要研究力量、关键词等,据此总结了过去十年的研究主题,并对未来如何更好研究党章做出展望。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刘贤龙以《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斗争”概念及话语的演变》为题,统计和分析了1949年以来“斗争”一词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及其他重要文献的出现频次、具体意涵,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于“斗争”概念的运用及发展规律,呈现出多维度的“斗争话语”。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朱元臻以《原理·整合•特征: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理论透视》为题,从“使命型政党”的概念出发,展开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命型”本质的理论溯源,探索了四种无产阶级政党类型同使命型政党的关系,最后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使命型政党的建设中展现出的鲜明特征。

    以上五位同学汇报完毕后,周家彬老师对该组同学的论文依次进行点评。针对张志强同学的文章,周家彬老师充分肯定其“党建史”研究主题的创新性以及论文写作的规范性,从选题对象的把握、准确立论等角度提出了论文改进意见。针对杨紫秋同学的文章,周家彬老师肯定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和党史党建内容相结合的新颖性,同时提出论文中两部分主题相结合应该更加紧密。对于官执同学的文章,周老师肯定了其对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的运用,简要介绍了国外使用相关方法的研究情况,指出该文在数据分析和对研究方法的贯彻上存在改进的空间。此后,周老师肯定了刘贤龙同学的概念史研究意识,并就题目与文章内容的紧密结合、聚焦核心问题等方面对论文提出了修改意见。最后,周老师充分肯定了朱元臻的论文在选题、写作和概念整合上的亮点,同时也提醒作者在文章中对于提法相似的概念做好区分。

    随后,中山大学博士生戴少斌以《党领导的司法:强化领导和禁止干预如何共存一体》为题,基于政治学视角的党政体制理论,指出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强化司法领导,同时禁止国家机关、党政官员、社会力量干预司法,呈现出党领导司法的“一体两面”框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莫东林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实践与经验》为题,探讨了该时期党中央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主要原因、主要举措,总结了该时期对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提供的历史经验。最后,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生李庆堂以《自我革命:北岳区整风运动的历史考察(1942-1945)》为题,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北岳区,考察其三次整风运动的整风范围、整风内容、整风方式、整风原则,并从三大作风的角度总结了北岳区整风运动的历史经验。

    周家彬老师对该组同学的汇报依次进行点评。周老师指出,戴少斌的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应更好地区分概念、叙述内容需更加匹配题目等。周老师肯定了莫东林研究的问题的重要意义和论文写作的逻辑和框架,指出论文还可以着力在微观层面开展研究和探索。最后,周老师认为李庆堂的论文具有选题范围恰当、文献翔实、叙述完整的优点,但可以通过增加自我革命的对比视角、突出考察对象的独特性等进一步完善论文。

    从发言同学的精彩报告和周家彬副教授的深入点评中,参会同学感到受益匪浅,并积极进行线上的沟通交流。分论坛的报告文章在理论维度上对党建党史中的思想、理念、概念进行了阐发,在实践维度上对党建实践开展深入研究,展现了参与同学们的优秀学术能力和积极的学术志趣。第五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五分论坛圆满结束。

01

2023-01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