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创刊10周年,为了进一步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良学风和严谨文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创新发展,刊物组织创刊10周年优秀论文推选活动。
此次优秀论文推选活动于2025年4月正式启动,参与推选论文范围为2015年创刊号至2025年第4期,除去“论点摘编”等栏目,共计45个栏目、1157篇文章。推选工作遵循“科学性、前沿性、创新性、规范性”等原则,经过编辑部推荐、通讯评审、会议评审等环节,最终推选出20篇优秀论文。其中,我院教师张雷声、秦宣、刘建军、郗戈的论文成功获选。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创刊10周年优秀论文名单
(按作者姓氏笔画排序)

(可点击图片放大)
作者简介

张雷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社科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咨询委员、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的形成及在世纪之交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百年历程》等。发表《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现代化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构中国自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等学术论文300余篇。
题 目:建构中国自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
摘 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发展水平,建构中国自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是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特性和定位,其体系建构呈现出纵横交错的“立体架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统一、逻辑整体和历史整体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从坚守中国自己的立场、构建中国自己的理论、表达中国自己的话语三个方面体现出“中国自主”的要求。建构中国自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必须要有“方法论自觉”。“方法论自觉”,从根本上说,就是在体系建构中对唯物辩证法的自觉把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论;对唯物辩证法的运用不仅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理论武器,而且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根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中国自主;方法论自觉
刊 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9期

秦宣,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题组首席专家、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组组长、全国首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研究会会长,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教学,独著《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论》等学术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多项成果获省部级科研奖励。
题 目:全面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摘 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弄清楚当代中国的最大实际,就是要明确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我们判断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重要依据。从经济社会形态看,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主体社会形态看,当代中国正处于从"物的依赖关系"阶段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渡时期;从技术社会形态看,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后期;从交往社会形态看,中国正处于从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型时期。
关键词: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形态;主体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 交往社会形态
刊 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年第1期

刘建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首席专家,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先后入选全国宣传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
题 目: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基本任务
摘 要: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任务。这项任务可以分解为四个方面的基本任务:确认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客观存在和基本属性、划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本领域和主要方面、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理论内容和经典概括、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运用的规则和限制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学要着力研究五个方面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的规律、社会意识形态形成发展的规律、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行的规律、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的规律属于总体规律,社会意识形态形成发展的规律和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属于基础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行规律属于过程规律,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属于工作规律。
关键词:思想教育规律;总体规律;基础规律;过程规律;工作规律
刊 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6年第4期

郗戈,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兼任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主要成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题 目:重释“劳动价值论”与“劳动所有权论”的关系问题——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野
摘 要:重新研究劳动价值论与劳动所有权论的关系问题,可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有助于澄清马克思如何从早期“否定”劳动价值论转变为继承发展劳动价值论的深层思想逻辑。从思想史上看,发源于不同理论背景的劳动所有权论与劳动价值论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中发生了混同,从而引发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难题和论争。青年马克思曾经认同古典政治经济学对二者的混同理解,在证伪劳动所有权论的同时“否定”了与之相混同的劳动价值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向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转化、“自由、平等、所有权”等问题的深刻剖析,从根本上解决了劳动价值论与劳动所有权论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劳动所有权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政治哲学
刊 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5期
版权所有 © 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04号 |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