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班开班仪式发言——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代表刘潇晗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各位亲爱的人大、北外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的刘潇晗,很荣幸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十五名交换生在此发言!

    北外、人大,方位一南一北。辅修项目便如一桥,飞架南北,跨越的是短短的1·7公里,印证的却是两大顶尖院系的无价信任,也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了新的可能。因此,请允许我代表北外辅修班学生向发起本次跨校辅修学习的领导、组织本次活动的辅导员以及各位老师表示最真挚的感谢!我们必将会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落实总书记要求,成长为三有人才,为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作出贡献,决不辜负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期待!

    北外是共和国外交官的摇篮,而人大也有“中共中央第二党校“之称。语言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扩音器,马克思主义则是外交工作者的底气。北外与人大两大名校的顶尖专业形成绝妙的互补关系,以学术交叉为基础,以培养国际化马克思主义人才为蓝图,归根结蒂,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今天想给各位分享的是,坚定理想信念,练好专业本领,为国效力。

    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应该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工作目标之一。2018年在大英图书馆举办了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活动,世界各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到馆参观。这无疑证明了在当今世界,甚至是在马克思主义严重欠发展的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仍在发光发热,其魅力仍然在吸引世界各地的信仰者。印度诗人潘特就曾热烈地赞扬马克思主义称“历史——这位见证人告诉人们史无前例的时代即将来临”。因此今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不仅要在国内的实践土壤上广泛、辛勤耕耘,更要打开国际视野。毛主席词曰:“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英国诗人约翰多恩也在《丧钟为谁而鸣》中说过,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ach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开拓视野,马克思主义才有无限可能。

    同样,讲好中国故事也是外交工作者、语言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中国逐渐崛起,走近世界舞台中心,需要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更好地理解世界,而想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突破口。同时想要精准地表述中国主张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先要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我的志向是成为一名共和国外交官。在选择人大马院辅修专业之后的上个假期,我选择读马恩、读列宁。阅读这些原著让我耳目一新,更加坚定了以马克思主义讲好中国故事的决心。因此我更加期待在人大马院的深入学习。

    既然明确了目标,那就只顾风雨兼程!

    当下祖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在如此历史大环境下,作为学生的我们,不能不全力以赴,不能不把责任担在肩上。

    选择辅修,首先我们放弃了安逸,选择了奋斗。在北外课程最为繁重的半年我们选择再加上两门需要“长途跋涉“的早八,我们都是勇者。当我骑行在被早餐店蒸汽覆盖的西三环北路上时,我却有种充实的幸福。我没有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睡懒觉上,我在享受一场又一场知识的盛宴,最重要的,我在向我的梦想狂奔,我在向祖国的未来狂奔。我相信各位也一样,我们都甘心为祖国的盛世愿景注入青春力量,我们的眼里都有星辰大海。

    其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选择这条路的我们更是选择了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作为语言能力的强者,北外一直有很多学子活跃在公共外交领域,我们研究的课题,发出的声音,都是公民参与公共讨论的过程。活动的参与,不再只是展示自己,更是为了探讨社会问题,甚至是讨论国家的前程。因此,希望各位担起国家的重任。忆起那生而为龙的模样,牢记着中华民族光辉历史代代传承的接力棒已在我辈手上。希望辅修结束,你我皆有极大的收获,无愧、无悔,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最后,祝愿各位同学学业有成,前途似锦;祝愿我们祖国国富民强,繁荣昌盛!

    谢谢大家!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