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午9:30—11:30,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政党研究平台、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的国际学术前沿讲坛系列之“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论坛”第46期在人文楼十层高精尖会议中心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德国伍珀塔尔大学教授斯迈尔·拉佩奇(Smail Rapic)作了题为“论南希・弗雷泽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学术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玉兰教授主持本次讲座,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秀琴教授与王校楠助理教授担任评议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莅副教授担任学术翻译,来自校内外的30余名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赵玉兰教授对斯迈尔·拉佩奇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拉佩奇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拉佩奇教授通过南希・弗雷泽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与晚年恩格斯思想的关联性,基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交互作用视角重构了一种非还原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从政治权力、生态和性别三个维度重塑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性。
第一,拉佩奇教授简要介绍了弗雷泽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弗雷泽认为,当今的资本主义危机是一种涉及政治、生态、社会的多维度危机。面对这种危机,她认为应当在经济系统与其背景条件之间的矛盾基础上扩展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第二,拉佩奇教授基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交互作用视角,分别从政治权力、生态和性别问题三个层面,阐明恩格斯晚年思想与弗雷泽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互通之处。
首先,对政治与经济矛盾的考察。拉佩奇教授考察了恩格斯对国家与经济之间的矛盾的论证思路,指出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现代化虽然带来了政治权力、生态和性别领域的进步,但随着资本的持续积累,终会与这些成果背道而驰。拉佩奇教授认为,科林・克劳奇对新自由主义时代后民主特征的描述,证明了恩格斯的预测是有根据的。弗雷泽则进一步阐释了克劳奇的上述观点,认为民主政府在与资本、市场的对抗中处于劣势。
其次,对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背景条件的自然的讨论。拉佩奇教授认为,弗雷泽关于“资本主义的生态矛盾”的解释,与恩格斯对资本主义与自然关系的论述相近。恩格斯认为,经济活动对自然条件的破坏在古代就已开始,但只是到了资本主义时期才呈现出了新的形式。弗雷泽强调,严重的环境破坏并非资本主义时代所特有,但资本主义却是唯一在结构上阻碍环境保护的经济形式。
最后,对当代资本主义中性别不平等问题的剖析。拉佩奇教授指出,恩格斯解释了人类历史上性别不平等的起源,在恩格斯生活的时代,有收入的工人阶级女性往往承受着家务劳动与生产劳动的双重压迫。拉佩奇教授认为,恩格斯关于女性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处于结构性劣势的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弗雷泽在与斯特雷克的争论中认为,应当关注如何变革资本主义,从而在未来解决性别不平等问题。
第三,拉佩奇教授概述了弗雷泽对社会主义的构想。
弗雷泽认为,摆脱资本主义危机的唯一途径是建立社会主义。弗雷泽的目标集中表现为这一公式:“顶端没有市场,底端没有市场,但中间可能存在一些市场。”拉佩奇教授认为,弗雷泽的这一概述为进一步讨论社会主义如何超越资本主义提供了富有成效的起点。
在评议环节,张秀琴教授分别从弗雷泽的学术流派定位及其与卢森堡观点的内在联系两个方面补充了拉佩奇教授讲座的知识背景。首先,张秀琴教授指出弗雷泽属于当代的英美新辩证法学派,并阐明了这一派别的理论特点;其次,卢森堡的理论涉及到资本主义与原始积累的关系。此外,张秀琴教授还补充说明,恩格斯凭借着对自然问题的理论关注,深受新辩证法学派的关注,但这并不代表马克思没有相关的思想论述。因此,我们不仅应反对“褒马贬恩”的倾向,也要反对另一种极端的“褒恩贬马”倾向。
王校楠助理教授对拉佩奇教授的讲座给予高度肯定,认为这不仅有助于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前沿动态,也有助于促进对思想史的深入学习。王校楠助理教授在简要回顾了讲座内容后,与拉佩奇教授就“马克思是否是经济决定论者”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最后,伴随着热烈的掌声,讲座圆满落幕。
版权所有 © 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