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著 学原文 悟原理丨第四十五期本科专业文献研读活动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四十五期本科专业文献研读活动在立德407教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陈明琨老师主讲,研读文献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等30余名学生参加活动。

    图片

    陈明琨老师首先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阶段的重要讲话引入,着重对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以及第二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阐述。陈老师指出,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滋养,而恩格斯于1880年发表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阐述,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过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随后,陈明琨老师从时代背景、文本分析、当代价值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进行文献导读。

    时代背景方面,陈明琨老师指出,19世纪7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迫切需要清除杜林思想的影响。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杜林的学说对马克思主义构成了严重挑战。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庸俗经济学和冒牌社会主义学说,分别攻击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恩格斯于1878年完成了《反杜林论》,系统批判了杜林的错误观点。1880年,应法国工人党领袖保尔·拉法格的请求,恩格斯将《反杜林论》中的三章改写为通俗读物,即《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著作的问世,为工人阶级提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读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图片

    接下来,陈明琨老师结合文本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展开分析。针对前言与序言部分,老师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版本中的重要阐释:马克思在1880年法文版前言中强调该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恩格斯在188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明了著作的来源和写作目的。在1892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在先前论证的基础上展望未来,表达了对德国工人阶级运动的期待。

    陈明琨老师指出,正文的第一部分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展示了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脉络。他强调,空想社会主义表达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观点,为后来的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素材。然而,由于其缺乏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因而也未能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现实路径。

    正文第二部分聚焦于哲学领域的变革,阐述了从形而上学到辩证法、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过程。陈明琨老师指出,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基础。在此基础上,恩格斯进一步分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通过这一哲学框架,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老师指出,哲学上的变革不仅是对旧有思想体系的批判,更是对新社会构建的理论奠基,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陈明琨老师强调,正文第三部分是文本理解的难点。在第三部分中,恩格斯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从工场手工业到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历程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地存在着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导致了生产过剩,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阶级对立。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其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壮大,最终将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通过革命手段,无产阶级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一章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也为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现实路径,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

    最后,陈明琨老师解读了文献的当代价值。他指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于当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在本次文献研读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用心倾听。通过陈明琨老师系统深入的讲解,同学们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相关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架构认知更加清晰。经过这次文献研读活动,同学们学术视野进一步开阔,专业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图片

07

2025-04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