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举办 靳诺书记出席会议

    2015年4月1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革命史研究室共同主办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出席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副书记吴付来致欢迎辞。

    (靳诺)

    吴付来副书记代表学校对研讨会召开表示祝贺。他说,抗日战争史既是中国现代史和革命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传统和显著的优势。人大党史系通过举办这样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拓宽研究视野,创新研究视角,发挥主力军作用,有利于倾力打造具有中国作风、人大特色的中共党史学科品牌,不断增强和扩大中共党史学科的影响力。

    (吴付来)

    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城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主持,来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研究机构,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北京日报社理论部、前线杂志社、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等期刊、媒体,以及校内外青年学者共百余位参加研讨会。

    (杨凤城)

    (金以林)

    本次研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策划推出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也是目前全国最早召开的高层次抗战史研讨会之一,云集了 党史学界章百家、谢春涛、任贵祥、史桂芳,近现代史学界杨天石、步平、吴景平、汪朝光、金以林、臧运祜、王奇生、刘一皋、李金铮、黄道炫、苏智良、程兆奇、张连红、岳谦厚、黄正林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

    (章百家)

    (谢春涛)

    (步平)

     

    关于近年来抗战史的学术进展。与会学者从论著出版、史料发掘整理、提出新见解、国际学术合作等方面总结概括了近年的新成就,认为中国抗战史可以划分为抗日战争史和抗日战争时期史两个范畴,以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的1995年为界,此前以揭露日本侵略罪行,歌颂中国抗战为研究主题,此后则逐步拓展为抗战与民族复兴的主题。目前,学术界研究呈现出新的趋向主要有:研究旨趣由单纯的军事史、政治史和外交史转向社会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视角开始“眼光向下”,试图站在战争对普通民众的影响角度来分析和阐释;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和跨学科的国际化。与会学者还评估了台湾地区的抗战史研究的新动向,中日韩共同历史研究的新进展,海外中国抗战文献的搜集和中国抗战的国际评价等重要议题。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既要看到抗战史研究的成就,也要检视研究的不足,如重大研究突破仍不多,缺少综合性、高水准、得到广泛认可的抗战史著,在军事战争、高层政治、制度史、沦陷区等研究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能够熟练利用外文文献、具有国际视野的学者还很少,知名学者投身抗战史研究的人不多,等等。

    关于近年来抗战史的学术进展。与会学者认为,抗战史分为抗日战争史和抗日战争时期史,前者尤其是军事史进展缓慢,后者取得较多学术成果。同时,相关学者指出,新视角和研究方法对推进抗战研究取得新成果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军事史和政治史仍旧是抗战史的核心问题,不应予以忽视。

    关于中国抗战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与会学者认为,中国抗战是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战时期,中国在面临敌强我弱、外援极少和内部情况极为复杂的历史背景下,逐步实现两个联盟(国内的国共联盟和国际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相互配合,抗击日本陆军的大部,延缓日军南进和北侵苏联,大大减轻美苏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起到重大作用。

    同时,相关学者指出,抗战时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中国内部整合的历史过程,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学术界应在历史认识交锋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超越党派和阶级的立场,从民族史观和世界历史视角出发,努力构建符合中国反法西斯大国地位的研究方法论,不断提升中国抗战史研究的境界。

    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会学者既讨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提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追求民主、开展游击战、建设根据地、发展正规军、以土改动员民众、提升文化民族性的历史贡献,又讨论了国民党、国民政府的对日决策体制、侨务政策和正面战场诸问题,并从美苏英三大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角度讨论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国共两党都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抗日战争确实为国共两党竞争提供机会,抗战领导权问题涉及两党话语权的争夺。学术界不应过分纠结于抗战中两党孰高孰低,应关注共同的抗战历史记忆,关注国共两党在历史进程中如何领导抗战,如何组织对日作战,所开展的战争和战斗对日军侵略造成的成效如何。与会学者强调,只有沉潜史料,扎实研究,深入推进,方能探求历史本质。

    关于日本战争罪行和历史记忆。与会学者深入研讨了“慰安妇”、南京大屠杀和东京审判,检视了南京大屠杀在中国历史教育中的新进展,从日本战争纪念馆的角度审视了日本人的历史记忆。相关学者和媒体指出,日本政府文献、日军慰安所文献、吉林省档案馆文献和日军老兵回忆已经构成了历史铁证,“慰安妇”申请世界遗产记忆名录,筹建“慰安妇”资料馆、陈列馆、纪念馆和网站等相关工作已在推进中;中国的中小学教科书、国家公祭与中小学公祭读本和新媒体传播,构成中国抗战历史教育的重要通道;南京大屠杀的人数和规模值得深入地进行实证研究;抗战老兵的口述访谈已有成就,仍刻不容缓。与会学者指出,国家外交、学术研究和民众感情三个层面的相互交错,造成中日历史问题的复杂性,学术界应明确自身定位,着重从研究角度看待两国历史问题。

    在讨论互动环节,与会学者和师生围绕国共与抗战、淞沪抗战、豫湘桂战役、抗战老兵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副院长辛逸教授在总结研讨会时强调,本次研讨在史料发掘、实证研究、多元研究视角、构建历史记忆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充分体现出与会学者在中国抗日战争研究领域的卓越建树。

     

    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是中国人民大学发挥在中共党史研究领域的综合优势,整合校内研究资源,并得到中央有关研究单位支持、指导建设的国内首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领域,集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先后邀请抗战研究的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步平研究员和荣维木研究员,举办胡华大讲堂和抗战前沿讲座,在国内产生良好影响。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