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期本科专业文献研读活动成功举办

    2022年11月1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七期本科专业文献研读活动在公共教学楼三楼3105教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王莅老师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近40位本科生参加活动。本次活动研读的文献篇目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学生会学术部杨子扬同学主持本次活动。

    活动开始,王莅老师首先介绍了阅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德意志意识形态》对19世纪30—40年代的德意志思想界进行了精彩论述,认真研读这一文本能够有效训练同学们的思维能力,理解著作内容和成书历程更是有助于同学们动态把握马克思从撰写读书笔记开始,在对他人著作的摘录中形成手稿,最终“孵化”出伟大的思想著作的过程。


    接下来,王莅老师从文献本身、文本结构、研读方法三个主要方面带领同学们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文献方面,王莅老师介绍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现过程。他梳理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从首次被提及到在梁赞诺夫等关键人物的努力下出版的文本发现史,强调《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梁赞诺夫指出,该文本是勾连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从现实的人道主义向革命的共产主义转变的中介性文本,展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具体过程。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并未忽略哲学,而是“在当时就已经形成了后来恩格斯系统阐述过的那些哲学观点”。

    王莅老师分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结构。首先,通过对写作背景、发表方式的分析,他指出本书的批判对象主要为青年黑格尔派和主导政治运动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两类,同时也划分了自己的思想与费尔巴哈思想的界限。据此,第一卷形成了莱比锡宗教会议式的批判结构。王莅老师对该批判结构及各部分内涵进行了具体分析,强调了结构中蕴含的匠心。接下来,王莅老师对费尔巴哈一章的编排问题进行讲解。他分析了“费尔巴哈”章的总体特征,介绍了“费尔巴哈”章的不同版本,并建议同学们在阅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版本时结合巴加图利亚版和MEGA2版。

    王莅老师在向同学们介绍了《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发展过程和多样的版本之后,对“序言”与“【Ⅰ】”进行了内容释读。他主要介绍了“序言”的主要内容以及“【Ⅰ】”的文献构成,其中重点讲解了“【Ⅰ】”中的3种章开头方式及3【片段】、5【片段】的重点内容。他认为,该部分手稿内容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思想导论。在文本中,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观念论,建构了历史的前提、历史的过程、历史的规律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内容。同时,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度研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王莅老师进行了延伸阅读推荐。

    在讲解过程中,王莅老师不仅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进行导读,更讲解了阅读经典的方法。他指出,专业性阅读不仅要钻进去抠细节,而且要在了解宏观思想史及成书过程背景的基础上研读文本。本次研读活动与之前相比的一大特点在于阅读的文献页数少,但正是在文本细读中方能领悟经典文献的深邃内涵。

    在本次本科专业文献研读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用心聆听,认真思考。通过王莅老师系统全面的讲解,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解,更掌握了研读经典的方法。经过本次文献研读活动,同学们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专业学习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01

2022-12

- 分享 -